最自由的影后:一部電影拍了22年,6次入圍戛納,卻鮮為人知
更新于:2025-04-11 17:58:07

影視圈,從不乏光鮮亮麗的演員。

但她,好像從沒真正“紅”過。

有人說她太素、太土,不夠時尚;

也有人說,看她的戲,像看紀錄片。

可就是這個不夠“時髦”的女人,6次入圍戛納,橫掃全球影展。

圖源:視覺中國

她就是趙濤。 

一個用自己的人生,演盡中國女性的起伏與挺立的演員。

有人用“表演大師”稱她,但她自己,從不這樣看。

她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演的都是普通的山西人。

從《月臺》的尹瑞娟,到《三峽好人》的沈紅,再到《江湖兒女》的巧巧……

▲ 《月臺》劇照

她把小人物的隱忍、尊嚴、孤獨和倔強,刻進了銀幕,也刻進了中國觀眾的心裡。

22年,部分《風流一代》,從她23歲演到45歲。

▲ 《風流一代》劇照

角色沒變,她也沒變。

眼神里那種“活給自己看”的勁兒,始終沒散。

01

天註定,任逍遙

初冬,黃昏。

初中生趙濤站在辦公室,英語老師當著20多個老師的面,數落了她一個多鐘頭。

起因是她想放棄高考升學,去舞蹈學院。

六年級暑假,趙濤在少年宮第一次接觸舞蹈。

平時的趙濤少言寡語,內向聽話。

但那一天,老師一放音樂,她跳著跳著,突然在那一刻找到情感的釋放點。

“我可以把平時不願意說的話通過舞蹈表達出來。”

趙濤愛上了舞蹈,但父母老師都反對她繼續學舞蹈。

挨批完,她回到教室,代數老師在講題。

坐在窗邊的趙濤把英語課本撕成碎片,站起來,從窗戶拋灑出去。

所有人都看向她,而她卻望著窗外。

▲ 《月臺》劇照

暮色四合,碎紙如雪。

從這一刻起,那個出生在太原鋼鐵大院的“乖女孩”扯下假面,骨子裡的剛烈就此爆發出來。

她考上北京舞蹈學院,但因為開蒙晚,身體已成型,不得不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我就自己跟自己較勁。”

一次下腰搬腿,她下了狠力,腰疼得幾乎半個月無法動彈。

這腰疼伴隨趙濤到四十多歲,拍片後才發現,她的脊椎第二節和第三節間,留著碎下來的骨頭渣子。

02

尹瑞娟的月臺

1999年,秋。

大學畢業后,趙濤在太原師範學院當舞蹈老師。

這天她走在校園,沿路樹葉枯黃。

前面有一排陌生人佔滿了這條路,趙濤擠不過去,只好跟在他們後面走。

▲ 《我是麗》劇照

這群人是某個導演的團隊,來舞蹈學院選角的。

趙濤不以為意,這種事在舞蹈學院很常見,甚至張藝謀導演也為選演員來過,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上完課,一個副導演找到趙濤:“我們賈導想跟你合作。”

回想起來,這是趙濤人生中的又一個岔路口。

“如果當初沒有遇到這群擋住我路的人,我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

在趙濤沒有成為國際影后的平行時空,她應該還住太原,在師範學校教書,每天帶一批孩子練舞。

▲ 《世界》劇照

好在,那份藏匿在安靜外表下的韌勁,在恰當的時機找到了出口。

憑藉《小武》聲名鵲起的賈樟柯,為了下一部電影尋覓女主角。

▲ 《小武》劇照

他希望演員有一點粗獷、野性的味道,在山西和北京之間來回奔波,始終未果。

直到趙濤,令他眼前一亮。他在排練廳瞥見了她“平靜外表下的激情”。

▲ 《世界》劇照

趙濤在岔路口前,果斷選了那條未知的路。

她揣了一個電棒去見賈樟柯,因為朋友曾給她講過很多導演騙人的故事。

賈樟柯確實“騙”了她,“騙”她一直演女主角,“騙”她當他一輩子的太太。

對表演一無所知的趙濤,在《月臺》中飾演尹瑞娟。

沒有科班訓練的痕跡,她將舞蹈生的敏感與市井氣糅合成一種粗粝的真實。

當尹瑞娟最終剪去長髮,穿上稅務制服,趙濤在鏡頭前完成了一場無聲的成人禮。

▲ 《月臺》片段

既是個體的妥協,也是整個時代轉向的隱喻。

某天,尹瑞娟打掃辦公室時,無意間聽到收音機傳來蘇芮的《是否》。

她按捺不住,把無人的辦公室當成獨舞的舞臺。

曾經嚮往的、追求的,仿佛做了一場夢。放棄詩和夢想,囿於生活苟且。

如今回憶起來,不免帶著苦澀和憂傷。

無計可消除,只待成追憶。

03

三峽好人沈紅

趙濤的第二部長片《任逍遙》,拍了19天。

▲ 《任逍遙》劇照

電影的靈感來源於一則新聞,說有兩個東北的孩子要去搶銀行,其中一個孩子想留封信給媽媽,但又想不到寫什麼,就把任賢齊《任逍遙》的歌詞抄了一遍。

趙濤飾演的巧巧是混跡社會的小模特,吊帶衫,黑墨鏡,抽煙喝酒,是小縣城特有的“明星”。

▲ 《任逍遙》片段

看似風光,卻也迷茫。

這是趙濤第一次成為巧巧,也是第一次真正塑造一個人物。

▲ 《任逍遙》片段

巧巧這樣的女孩,跟生活中的趙濤全無交集。為了塑造這個角色,趙濤每天坐在街邊嗑瓜子,看人來人往。

“我慢慢打開自己,接受一切我之前不能接受的,熟悉一個和我的人生經驗沒有關係的人。”

到了《世界》,趙濤第一次主演。

▲ 《世界》劇照

這部電影成功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趙濤也入圍最佳女演員。

▲ 《世界》片段

2005年,賈樟柯來到建設中的三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臨時決定拍攝一部電影。

趙濤飾演的沈紅千里南下,尋找男友。

為了節約,用路邊的礦泉水瓶裝水喝。

“細心的觀眾能夠感受到巧巧的經濟情況是這樣子,她連一瓶水都不捨得買,這樣一個細節對我來了解這個人物也是非常有説明的。”

原劇本中,沈紅找到變心的男友后選擇投毒。

趙濤反對這個情節,她覺得沈紅沒必要為一個男人搭進自己的後半生。

▲ 《三峽好人》片段

最終,這場戲被改成沈紅平靜提出離婚,轉身消失在拆遷中的奉節縣城。

《三峽好人》的拍攝時間緊任務重,每過一天,城市就被拆掉一片,導演和演員都很焦慮。

▲ 《三峽好人》片段

沒有劇本,趙濤只拿到一頁梗概。誰都不清楚故事的全貌,也不知道每一場戲的前因後果。

“我記得有好多場戲拍了幾十遍上百遍。”

賈樟柯對趙濤的要求是,你站在人群當中,不能讓我看到你是個演員,但是你又必須在演戲。

▲ 《三峽好人》片段

趙濤不知如何是好,被賈樟柯罵到“想跳河”,罵得濤姐破防:“你以後拍戲別找我了!”

雖然她放了狠話,大哭離開。但每次還是抹了眼淚,回來繼續拍。

▲ 《三峽好人》片段

直到有一天,她頓悟:“我沒有表演,就是去生活。”

沒有戲劇衝突時,她就是路人。有戲劇衝突,她就做戲劇化表達,呈現對表演的理解。

▲ 《三峽好人》片段

“在那個階段,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表演方法。”

2006年,《三峽好人》捧回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獅獎。

▲ 《三峽好人》片段

04

江湖兒女,山河故人

《任逍遙》有場戲,巧巧不斷站起、被推倒、再起來,將女性想要掙脫的決心和無奈展露無遺。

最終,她摘掉了假髮套,抽泣起來,屈服了。

以《三峽好人》為界,趙濤的角色發生著內在的改變,逐漸變得堅韌而剛猛起來。

到了《天註定》,小玉梳著驕傲的馬尾,揮刀自衛,宛如俠女。

演出這場戲時,趙濤要求對手演員動真格的。

“這個戲首先得打動我自己。我為什麼要拔刀?我拔刀的原因是什麼?拔刀行為的心理依據是什麼?我都要考慮得非常清楚。”

那場戲拍了7個小時,趙濤回憶:“從小到大真沒有人那麼打過我,你知道嗎?一開始,我覺得我是在演戲,到了後來,我真的是恨死他了。到了那時候,我只有拔刀而出,才能夠把我心中的憤恨表達出來。” 

2015年,《山河故人》結尾,趙濤飾演的沈濤,在汾陽老宅獨自起舞。

▲ 《山河故人》片段

這場戲沒有臺詞,但她在雪中的獨舞,道盡了滄海桑田,悲歡離合。

彼時的她已37歲,經歷過柏林、戛納的鎂光燈,也嘗過“戲紅人不紅”的冷眼。

片中,沈濤的兒子移民澳大利亞,丈夫遠走,而她守著父親的墳茔與破敗的加油站。

▲ 《山河故人》片段

多年後,兒子對母親印象模糊,只記得她的名字:

Tao,波浪的意思。

這是移民潮下的文化鄉愁,也是一個女演員對歲月流逝的坦然接納。

2018年的《江湖兒女》,讓趙濤的“剛烈”達到頂峰。

就著葉倩文的《淺醉一生》,趙濤飾演的巧巧舉杯,用太原話道“幹了”,帶領眾人一飲而盡。

她再度蛻變,成為男人的羽翼。

為救男友斌斌,巧巧開槍救情郎,然後再頂缸。

▲ 《江湖兒女》片段

入獄前巧巧不是江湖中人,出獄后卻真的變成了江湖兒女。

▲ 《江湖兒女》片段

她變得有勇有謀:

看到男人當街打女人會出手制止;

被摩的司機騷擾,一張嘴就把司機忽悠走;

沒有回家的錢,她用演技騙負心漢掏錢。

▲ 《江湖兒女》劇照

男人混跡江湖,講究一個義字。女人闖蕩江湖,為的是一個情字。

▲ 《江湖兒女》片段

完美融合了鋒利、柔情、江湖氣的模樣,被影評人稱作“中國銀幕上最鮮活的女性主義宣言”。

▲ 《江湖兒女》片段

05

風流一代之巧巧

《風流一代》的拍攝橫跨22年,忠實記錄了趙濤從23歲到45歲的形象。

▲ 《風流一代》片段

電影由三個時代的畫面剪接而成,講述了巧巧與斌哥這對小城男女的相遇、分別與重逢。

重逢的故事設定於巧巧人到中年,在超市謀生。

▲ 《風流一代》劇照

《風流一代》的最後一個鏡頭,趙濤再度飾演巧巧,在街頭與斌哥告別。

沒有擁抱或爭吵,她突然對著夜色大喊一聲“哈!”

仿佛要把20多年的鬱結,在此刻傾瀉而出。

這場即興表演,成為整部電影的神來之筆。

原本導演不讓巧巧說話,趙濤感到憋得慌。她覺得就這麼訣別,戲沒完,這個人物結束不了。

當她喊完這一嗓子之後,她才終於鬆了口氣,“我對巧巧有了交代,為我自己過去的二十年也畫了一個短暫的句號”。

電影內外,時光無情。

拍攝期間,她目睹斌哥演員李竺斌從“大同張國榮”變成病痛纏身的中年人,忍不住落淚。

趙濤也親身體感著時間對自己的改變,電影也不光是電影,而是她二十多年的生命經驗。

▲ 從《三峽好人》到《江湖兒女》,巧巧和斌斌跳舞

影評人A.O.Scott將趙濤稱為“每位女性”(every woman),因為在這些電影裡她所演繹的不只是一個“巧巧”,甚至在同一部電影有限的空間里,她也可以詮釋出各種不同的女性。

▲ 《山河故人》片段

賈樟柯或許曾經企圖定義她:小鎮女郎,迪廳辣妹,醪糟婦女……定義一位御用的女演員,最終陷入迷惘。

▲ 《風流一代》片段

《風流一代》的影像素材橫跨22年,趙濤的面孔出現在不同年代和城市的普通人中

但其實,在這個趙濤電影宇宙里,賈樟柯才是御用導演。

06

世界的趙濤,趙濤的世界

有人問趙濤:“為何總演小人物?”

她答:“因為她們身上有土地的味道。”

除了新片上映和電影節,趙濤鮮少露面。

她不熱衷於社交,很少外出吃飯,生活簡單。

不參加綜藝、鮮少代言。她堅持每天去公園步行至少七公里,用最笨的方式保持與生活的觸感。

圖源:視覺中國

如此疏離於聚光燈,這份自覺源於二十多年前,趙濤第一次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開幕前,她提前抵達,看著會場憑空搭建起來。

隨後,盛宴開幕,群星雲集,萬眾矚目。

等到電影節閉幕,她又目睹拆台的過程,戛納重新變回平凡小城,浮光掠影恍然若夢。

她這才發覺,紅毯、燈光與典禮都是人造的盛景,“那時候我還在做老師,覺得演員也不過如此,戛納也不過如此,繁華也就是十幾天”。

於是,她要求自己始終活在真實的生活中,才能感知普通女性的感受。

“演員是這個行業里最舒服的工作,你時時刻刻都在被人照顧。我們應該有高度的自我認知,演員這個工作不值得炫耀,值得珍視的,是我們所飾演的普通人帶給觀眾的力量。”

2020年,《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25位演員,趙濤位列第八。

網友評價:趙濤身上,有一種城鄉結合部的美。

很多人說她“土”,吐槽她說紅毯上再有名的大牌都被她穿得像地攤貨。

但這不就是普通人麼?趙濤的普通,正是她無法被替代的特別。

影評人Manohla Dargis高度評價了趙濤對於賈樟柯電影的豐富貢獻:詩性、象徵性,以及情感層面的顆粒感。“

在趙濤身上,看不到女明星該有的華麗、精緻。

▲ 《世界》劇照

只有粗粝、真實、塵埃撲面,樸素到隨處可見。

正是這種“土”,讓賈樟柯愛不釋手。

“趙濤是我目光所及最好的女演員。”

趙濤與導演賈樟柯一起合作了十幾部劇情片,此外還有紀錄片、短片,以及更多無法輕易歸類的各種作品。

有人調侃:“趙濤是科長宇宙里唯一的恆星,其他都是行星。”

從鋼鐵廠宿舍到戛納紅毯,這個山西女人用了25年。

▲ 趙濤在戛納首映禮上流淚

當同齡女星忙著抵抗地心引力時,她任由皺紋爬上眼角,因為那是時光頒發的勳章。

或許正如《風流一代》的海報所寫:“水流雲在。”

她始終是時代的旁觀者與參與者,在賈樟柯的鏡頭里,在千萬普通人的命運中,活成了一道不滅的微光。

來源:藝非凡

說說消費電影的能力
說說消費電影的能力
2025-03-26 01:13:06
一起跟著電影去旅遊
一起跟著電影去旅遊
2025-03-26 13: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