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演算法驅動的變革中,出版社面臨著“智慧知識生態構建者”的戰略轉型機遇與陣痛。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與區塊鏈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智慧科技浪潮下,出版社如何掙脫傳統枷鎖,擁抱數字化轉型?
在近期召開的2025新聞出版單位數位出版部門主任聯盟會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位出版博覽會籌備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出版”主題,分享技術創新與實踐案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現場感受到,從數位教材的智能升級到AI審校系統的精準應用,從多模態內容生成到個性化閱讀服務,人工智慧正成為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依託優質資源 深融AI技術
數位教材是教育信息化轉型的核心載體,院校培養標準的多樣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推動了數位教材的發展。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數位教材部副主任徐建美認為,數位教材不僅是知識內容的載體,更能輔助教學實施和評價,具有多元化功能,支援更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背景下,數位教材在知識組織方式上的優勢更為凸顯,為教育數位化提供了重要抓手。數位教材建設與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融合,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體驗。
依託優質教學資源,數位化工具正助力院校突破傳統教學邊界,積累特色課程資源,為新時代高品質人才培養提供創新支撐。北京外研在線數位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商其坤介紹,依託iPublish數位教材出版平臺,外研在線打造數位教材出版解決方案,通過構建智慧化、校本化、場景化的數位教材體系,為數位教材編寫、審核、出版和監測提供全方位的工具及服務支援,提升數位教材的出版品質與效率。
此外,外研AI教師助手升級,通過深度融合DeepSeek的深度語義理解與外研在線外語學科數據資源,外語教育領域“教學資源—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學情分析—個性化反饋輔導”全鏈條外語教學智慧中樞形成,使AI真正成為外語教師的“效率加速器”與“創新實踐夥伴”。
今天,數字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給全球範圍內各行業、各領域帶來了數位革命和產業升級。外語教材出版也要響應數智融合發展的行業之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王芳認為,數位化和智慧化使得知識載體向多模態升級,智慧型數位教材系統在資源組織方面的特性與優勢將更加突出。“MOOC等資源形態不斷拓寬知識的邊界,推進教材解讀去仲介化,讓教材的解讀不受制於師資水平差異,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品質提供了有效途徑。”王芳表示。
應用AI大模型 搭建智慧審校場景
智慧審核系統在出版業中的應用涵蓋文本、圖片、音訊、視頻和文檔的審核,這些功能有效提升了編輯的工作效率和內容品質。
北京信工博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吉晶認為,利用最新的大模型技術,通過上下文識別和語音辨識功能,顯著提升了出版社編輯的效率和內容審核的準確性,整體效率提升可達30%到40%。
此外,通過知識庫外掛和行業微調等策略,滿足了出版社不同場景的需求;通過接入國家文化資料庫等資源,可以獲取行業資訊,優化行銷策略和參考文獻查詢方式,從而大幅減輕工作量並提升效率。
吉晶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大模型訓練的關鍵在於語料庫的正確性,出版社因其出版內容的準確性,天然具備構建高品質語義庫的優勢。然而,未經許可使用出版社內容進行大模型訓練會有侵犯版權的風險。因此,出版社應通過尋找小切口,即特定領域或主題,訓練專屬的大模型,以保護自身權益並持續提升模型能力。
AI大模型在智慧審校場景中有哪些應用實踐?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張曉娟介紹,該公司研發的文修校對大模型,在簡繁互譯、繁體文本校對、古文標點糾錯等特定場景審校方面均有良好表現。文修大模型在出版行業應用場景還包括“質檢校對”輔助審讀、“數字內容”輔助審讀,可以對視頻畫面、字幕、文字、聲音等進行校對,對錯別字、語法差錯、知識差錯、拼音圖文一致性等進行基礎審核,對敏感元素、黑屏、地圖等進行內容審核,最後自動生成審讀報告。
AI大模型正重塑出版全過程,促進內容生產方式變革。同方知網數位出版中心項目經理何朝輝告訴記者,在創作方面,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論文寫作、圖書出版、音視頻製作的現象已非常普遍。在出版方面,人工智慧可以輔助出版機構完成組稿、編輯、審校、排版、發行、評價等。在服務方面,用戶可以通過與人工智慧直接問答得到所需知識。
AI編輯助手也可以針對出版機構的業務需求,為編輯、校對和發行等人員提供智慧化的選題策劃、作者推薦、智慧寫稿、稿件審校、AI閱讀、知識問答、知識溯源以及自建知識庫等服務。何朝輝表示,同方知網智慧審校系統依託知網海量數據資源和多年審讀經驗,輔以AI大模型、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化的內容安全解決方案,可以完成問題識別、內容比對、編校檢查、自定義檢測等功能。
智慧跨界 從相加到相融
近年來,騰訊在出版行業數位化與AI融合的探索上不斷發力。騰訊研究院每年發佈的數位科技發展圖譜,展示了智能計算、審計、交互和連接等技術與出版行業的強關聯性。
聚焦數位化底座建設、數據治理與價值挖掘、AI技術應用以及行銷策略,目前騰訊正探索如何利用數位化產品提升用戶體驗,並通過騰訊雲平台輸出技術,服務於出版行業,推動出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AI融合,形成全新的知識應用範式。
AI大模型背後的數據集和知識庫往往能以更準確、便捷的方式提供內容,這構成了智能體系的核心應用場景。同時,出版社也需利用大模型提升效率與用戶體驗。
騰訊雲智慧傳媒行業解決方案專家張宇明強調,出版社可以通過大模型提升效率,AI在陪伴價值上的應用有待挖掘,例如通過智慧體實現與出版物角色的交互、通過數位互動場景提升用戶體驗等。他認為,出版業需與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新的應用模式和市場空間,通過技術創新,助力出版行業的數字化升級。
數據集和知識庫以及數據對接在提升出版效率方面至關重要。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網路數媒部副主任王子敬提醒出版單位,要多關注數據中台和模型的交互支援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與會人員普遍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在重新定義出版行業的全產業鏈,對此,出版業應積極擁抱人工智慧新技術,重新定義業務模式,以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美霖 見習記者 蒲添)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