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娜 張堃鸰
工作人員在修復老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供圖
從福建安溪縣縣城驅車約半小時,來到位於龍門鎮的數位福建(安溪)產業園。一棟六層高、流線型立面建築的正門上,“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白色大字躍入眼簾。
步入一樓藝術展廳,老電影《再生花》海報、館藏最早中國影片《勞工之愛情》片段、斑駁的膠片倒片台……讓人彷彿穿梭在百年光影的時空隧道。
達世界級修復標準
走進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數字修復室”,10余台顯示器排成兩排,數字修復師在縣級科技特派員、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影資料庫副主任左英的指導下修復老電影。
前不久,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參與具體修復工作的經典影片《神女》4K版,在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經典單元首次亮相。《神女》是中國無聲電影的巔峰之作,此次4K版的世界首映恰逢該片主演、影星阮玲玉逝世90周年。
“這次修復,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將高新科技與人工修復相結合,與北京團隊協同攻克畫面模糊、細節還原等難題,最大程度還原影片的原始畫面,使《神女》這部歷經歲月洗禮的經典影片煥然一新,為觀眾帶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左英介紹。
經過修復后,《神女》影片的畫質和細節得到顯著提升,達到世界級的修復標準。左英表示,《神女》修復專案的成功,背後是中國電影修復技術的進步,也是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打造中外影片數位備份庫和全球一流電影數位化修復基地的重要成果,這裡為珍貴膠片的數位備份提供了最適宜的保存與修復環境。
截至目前,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已經完成40多部老電影修復。修復的《勞工之愛情》《A計劃》《武狀元蘇乞兒》等影片入圍多個國內外電影節。如今,《神女》修復工作雖已圓滿完成,但修復師們的工作仍在繼續。
2024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共完成29部影片修復任務,其中4K影片10部,全年修復總量達283萬幀,並參與“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
隨著電影《神女》修復成果獲得國際認可,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成為安溪縣文化發展又一張新名片,“電影修復在安溪”品牌愈來愈響亮。
形成產業發展鏈條
文化品牌既需匠心傳承,也要構築產業發展鏈條。
自2022年試運行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以數字資源中心為核心,構建“電影修復+文旅融合”生態體系,推動文創產品銷售、學術交流與公眾體驗等多維發展,讓來館的人有得看、有得玩、有感悟,延伸產業價值鏈。
2024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共接待國內外考察團255批次5640人次來館參觀考察,涵蓋國內外學術機構、高校師生及行業專家,參觀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7.1%。
《勞工之愛情》的衛衣、盲盒和趣貼,與周家剪紙非遺工藝合作開發電影《鐵扇公主》IP的“芭蕉扇”黃銅書籤……為了豐富“電影修復+文旅融合”的內容,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注重非遺傳承與創新,巧妙融合經典電影文化元素和現代創意設計,推出各種具有紀念意義和趣味性的文創產品。
“這些文化內涵豐富且具紀念意義的老電影文創產品,已成為不少遊客的‘心頭好’,尤其是那些既具實用性又能傳遞電影文化的產品,銷量十分可觀。”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工作人員王瑤說道。
市場反饋熱烈,也讓電影文創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多可能。2024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還成立官方文創品牌“影資文創”,旨在聚合資源,深耕電影文化土壤,設計出更多“出圈”的文創產品,為電影愛好者和文化迷提供特色體驗。
此外,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還在修建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建成後,每周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影片展映,並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大規模影片修復展映或相關藝術影片展映活動,擴大安溪電影修復的品牌影響力。
左英表示,未來,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將繼續深化電影修復事業,推動更多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復,致力於創建集電影修復、展示、體驗、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打響“電影修復在安溪”品牌,助力中國電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