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常認為,心臟病的發作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災難,仿佛突然從天而降,毫無預兆。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許多心臟病患者在心臟病發作前,身體已然釋放出一些細微信號,只是大部分人都沒能察覺到這些信號的存在。
而有些患者,甚至在平時身體似乎一切正常的情況下,依然會遭遇心臟病的突發,為何會有如此差異呢?
作為一名醫生,我見過無數這樣的案例,很多患者在診斷時,都表示自己沒有明顯的不適感,直到發生意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問題真的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毫無徵兆嗎?
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心臟病發作之前,往往會存在早期預警跡象,只是大多數人並未留意這些信號,等到問題嚴重到難以忽視時才發現,卻已經為時過晚。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得心臟病,這背後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
現代社會節奏飛快,人們越發依賴久坐式工作,不管是伏案於辦公桌前,還是長時間駕車,久坐已然成為眾多人的日常習性。
很多人並不覺得久坐有什麼問題,甚至認為坐著是“輕鬆”的事,但殊不知,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是漸進的。
尤其是對心臟健康,長期缺乏活動會使血液流動變慢,導致血液粘稠,最終增加心臟負擔,這是我見過的許多心臟病患者的共性。
有一位患者,因為工作的忙碌程度超乎想像,加班頻繁,以至於幾乎每一天都要在座位上連續待上十幾個小時,很少有休息和活動的機會。
她的健康情況看似良好,也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常見病史,直到一次心臟不適的突然發作,才被發現存在冠狀動脈堵塞的問題。
經過深入瞭解,才發現她的久坐習慣,導致了血液迴圈不暢,血液中的脂肪物質開始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了動脈硬化的基礎。
久坐對心臟的危害,常常是悄無聲息的,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有心臟病時,往往回顧自己的生活,才意識到“坐太久了”可能就是一個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久坐時間每增加一小時,心臟病的發生幾率就增加,對於這些人來說,即便沒有明顯的不適,心臟的健康情況也可能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
在現代社會,睡眠不足已然演變成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然而,許多人並沒有察覺到,睡眠品質欠佳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於精神狀態的萎靡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它更是心臟病的一個潛在誘發因素。
我在診斷過程中,發現不少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都有長期睡眠品質差的問題,失眠、打鼾、頻繁醒來、甚至是晚睡早起的習慣,都可能成為心臟病的隱形殺手。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表面看上去一切正常,除了略微的體重超標外,其他各項健康指標都不錯,直到他在某一天突然發生胸痛和呼吸困難的癥狀,經檢查發現,他的心臟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冠狀動脈硬化。
通過進一步的問診,醫生發現他長期存在睡眠障礙,尤其是每晚的睡眠品質都不高,經常熬夜加班,晚上深度睡眠時間極短。
實際上,睡眠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長期的睡眠不足或者深度睡眠時間的缺失,容易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心率不齊,甚至可能引發高血壓,間接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心臟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器官,它對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非常“挑剔”,如果沒有充足和高品質的睡眠,心臟會在夜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血管的修復和再生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增加心臟病的發生幾率。
專家明確指出,若每晚能保證 7 到 8 小時的睡眠時間,且睡眠品質良好,那麼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將會大幅降低。
當今社會,壓力無所不在,職場競爭、家庭生活的壓力,個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等,皆可致使心理與生理承受巨大負擔。
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的人,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高壓力可致內分泌系統失衡,交感神經過度啟動,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從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有一位患者,他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幾乎每天都在加班,而且經常需要做重要決策,精神和心理負擔非常重。
起初,他並沒有覺得身體有什麼不適,直到一次高強度的工作后,他突然感覺到胸口壓迫感,且呼吸急促,立即被送往醫院。
檢查後發現,他的心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供血不足和動脈硬化,醫生推測,長時間的心理壓力和工作負荷,導致了他心臟的負擔不斷加重。
研究表明,在高壓力環境里,長期的心理應激反應會加重心臟的“磨損”,進而誘發心臟病。
這些人群通常並沒有注意到自己生活中的壓力累積,直到身體發出警告信號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持續的壓力本身就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不暢,從而加重心臟的負擔。
因此,學會釋放壓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進行一些輕鬆的運動,或是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緩解壓力,是保護心臟健康的關鍵。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變,尤其是外賣和速食的普及,使得許多人不再注重食物的營養搭配,高脂肪、高鹽分、低纖維的飲食長期積累,對心臟健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很多患有心臟病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飲食問題——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攝入,長時間如此,不僅會導致血管堵塞,還會直接增加心臟的負擔。
我接診過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身材偏胖,平時喜歡吃油炸食品、肉類和糖分較高的食物。
儘管他平時看起來活力十足,也沒有明顯的心臟不適,但經常吃高脂肪、高鹽分的食物,導致他體內的膽固醇水平異常升高,長期積累下去,他的冠狀動脈逐漸變窄,最終引發了急性心臟病。
醫生指出,他的心臟病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著直接的關係,根據研究,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血脂異常,進而引發動脈硬化、血管堵塞等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發生。
因此,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食物中的脂肪、鹽分和糖分,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
心臟病並非突然降臨,它通常是長期生活習慣積累的結果,久坐、睡眠品質差、高壓環境和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對心臟健康造成傷害。
因此,要想預防心臟病,我們不僅要關注突發癥狀,還要從日常的細節做起,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真正意識到這些潛在的風險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的發生幾率,保護我們的心臟健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人不會毫無徵兆得心臟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1]艾羅燕.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相關心臟不良反應的診治進展及管理策略, 中國臨床醫學, 2020-12-24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