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存錢和不存錢的人,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更新于:2025-03-26 07:53:28

01

有一個問題:普通人的焦慮感,從何而生?

就四個字,囊中羞澀。兜里邊沒有錢,也沒啥存款,總是手停口停,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普通人怎麼可能過得輕鬆呢?

存款,真的就如此重要嗎?

沒有錢,老人就養不起老;沒有錢,小孩就讀不起書;沒有錢,就看不起病;沒有錢,就只能餓肚子;沒有錢,一家幾口都只能等死。

這個世界有80億人,哪有如此之多的資源去保障他們呢?做不到完全保障,每個人都只能依靠所擁有的錢財,去競爭資源。

只要是競爭,就會存在成敗。而成敗的本身,說得嚴重一點,就是篩選和淘汰。篩選適合生存的人,而淘汰不適合生存的人。

02

現代人的矛盾之處:知道存款很重要,但又覺得存錢的行為很老土。

假設,你擁有幾十萬的存款。

今天,你打開了某短視頻app,閑情逸致地刷著短視頻。突然,大數據給你推送了一條理財的短視頻,上邊的博主說得有模有樣,強調“再存錢未來就一定貧窮”。

那充滿迷惑性的話語,還有一些攝人心魄的背景音樂,再加上一些看似虛假的PPT圖片,立馬就讓你懷疑——難道我真的需要投資理財嗎?

由於你刷了這一條理財的短視頻,後邊就會給你推送類似的短視頻。甚至有的博主還高呼,時機到了,要去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大概率,你也就會把幾十萬的存款,投入到各種市場裡邊。炒股,被套牢了;理財,有可能被騙了;做點小生意,直接被收割了。

這就是矛盾心理的根源。總有一些大數據操控的資訊,在影響著我們的腦子。

比如說,透支消費的觀念,先花未來錢的觀念,負債累累的觀念,不都是大數據的資訊繭房導致的嗎?

03

對於普通人來說,存點錢,比負債累累,要更有利於生存。

有一個問題:別人負債累累, 難道我們也要跟著負債累累嗎?

沒必要跟著別人負債累累。別人有別人的選擇,我們有我們的選擇,大家的觀念就不一樣,沒必要人雲亦云,隨波逐流。

一個打工人,需要養家糊口,如果不存點錢,未來失業了怎麼辦?

一個中年人,面臨養老的危機,如果不存點錢,未來該如何養老呢?

一個普通人,面臨複雜未知的命運,如果不存點錢,怎麼應對未來的風險呢?

在大家都負債累累的時候,我們存點錢,跟他們反其道而行之。就算行情再差,首先出問題的也是負債累累的人,而暫時影響不到有存款的人。

所謂“積谷防饑,未雨綢繆”就是這個道理。

能夠吃飽飯的時候,就該想想餓肚子的時候,提前儲備好糧食。大晴天的時候,就該想想下暴雨的時候,提前修葺好房屋。

04

未來,賺錢越來越難,家庭的現金流顯得愈發重要。

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市場的富人,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割韭菜的?

就一點,製造焦慮感。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告訴普通人,你的資產正在貶值,要想跟得上通脹的速度,就應該投資什麼什麼。

總有人會選擇相信,將錢財投入到其中。隨著池子裡邊的資金越來越多,這些雞賊的富人,就會立馬捲款跑路。典型的,撈一波就走人。

從這些事兒裡邊,我們可以發現,連這些雞賊的富人,都知道現金流重要,都知道套現跑路是唯一的出路,那普通人,為什麼還要糊里糊塗呢?

未來,內捲愈發嚴重,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這就註定,家庭的現金流,比什麼都重要。

有存款的家庭,不怕暫時失業,也不怕暫時物價上升。而沒有存款的家庭,別說無法承受失業了,也許物價稍微上漲一點,就有可能導致悲劇。

人活著,還是要對現實的情況,做好最壞的打算。

05

寫到最後

生活不僅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眼前的苟且,都是貧窮造成的。至於詩和遠方,都是錢財鋪墊的。 有錢,就有走向遠方的機會,沒有錢,就只能留在原地等死。

既然談到存錢,就需要談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擁有的存款不斷貶值。

不斷貶值,這是不可避免的。試想,有些人的房子,價值直接腰斬了,把首付完全賠進去了,不都無可奈何嗎?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能夠跑贏通脹的管道,都掌握在精英的手上。至於普通人所能接觸的管道,基本都是套路和陷阱,沒啥收益的。

股市裡邊有一句名言:不開戶,就能跑贏90%的股民。

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