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回家的時候,冰箱裡面就盛有很多的野菜,閒聊之中,我才知道,這些野菜,都是我回家之前,當天早上採摘的,說是我回來了,喜歡吃這些菜,於是便採了一些回來。這其中有一種菜,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大家如果遇到的話,也要抓緊吃,那麼這個是什麼菜呢?
4月這菜使勁吃!一開胃,二清肝,三清熱解毒,正當時令別不懂吃。這個菜,便是當下的時令菜,香椿芽,古詩雲:"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生木質。"香椿是一種時令性特彆強的菜,穀雨之前最為的鮮嫩,而穀雨之後,口感就會大打折扣,當下距離穀雨,還有半個月的時間,這也是吃香椿最佳的一個時間段。
歷史上,關於香椿的記載非常的多,北宋《本草圖經》記載:"椿木實而葉香,可啖",而明代《救荒本草》更讚其"救饑,解毒"。這個時候吃香椿,不僅開胃,清肝,而且還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一個作用。那麼具體怎麼吃呢?
推薦菜譜一:香椿頭拌豆腐
清代《隨園食單》記載:"香椿頭拌豆腐,乃金陵春盤第一品",其葯食同源的特性更被《食療本草》推崇為"醒脾開胃,滌蕩陳郁"。
所需食材:香椿、嫩豆腐、香油、鹽
做法:把香椿清洗乾淨,放入沸水中進行焯水,時間不需要太久,大概幾秒鐘就可以了,接著把它撈出來切碎,豆腐焯水,把它和香椿一起拌,放入一點鹽再來上一點香油,就可以直接開吃了。
推薦菜譜二:香椿熘蛋餅
所需食材:香椿、雞蛋、玉米麵、蔥花、鹽
做法:採摘一點香椿,焯水切碎,與土雞蛋5表、玉米麵50克調成糊。鐵鍋燒至青煙起,淋入菜籽油,舀一勺麵糊旋成圓月。待邊緣泛起金蕾,撒野蔥碎翻面,烙至兩面琥珀色。蛋香裹著草木清氣鑽入鼻腔,粗糧的顆粒感中和了油膩。
這種吃法,也暗合《山家清供》"春盤"之意,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共舞,護肝明目兩相宜。
推薦菜譜三:香椿艾糍
所需食材:糯米粉、艾草汁、香椿、筍丁、臘肉
做法:糯米粉與艾草汁揉成碧玉團,包入香椿、筍丁、臘肉炒制的三鮮餡。芭蕉葉墊底蒸15分鐘,揭開鍋蓋剎那,艾草香混著椿芽的辛冽撲面而來。糯米的溫潤包裹著臘肉的醇厚,暗合中醫"辛甘化陽"之理。
當山風掠過椿樹林,新芽在暮色中輕顫。這便是吃香椿最好的一惡搞時間了,這穿越千年的春之饋贈,不僅滋養著我們的脾胃,更提醒著:順應天時的飲食,才是最好的養生哲學。所以大家遇到香椿的話,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最後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我們在吃香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證它的新鮮度,當天採摘當天吃完相對更好,因為久放的話,容易出現亞硝酸胺,而且也會讓它的營養大打折扣,另外口感也會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