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遠
解壓玩具竟誘導孩子玩針
監管部門發風險警示
孩子應避免接觸的針具,卻以解壓玩具的形式滲透進家庭和學校,存在較大安全風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昨天公佈“擠痘痘解壓玩具”風險監測結果,96%的樣品含有功能性銳利尖端,但未設警示說明;44%的樣品塑膠袋或塑膠薄膜不符合標準要求,可能產生窒息危害。
近期,“擠痘痘解壓玩具”在網上熱銷。這種產品主要為塑膠材質,製成小動物、水果、糕點等式樣,誘導消費者用帶有金屬針頭的注射器向玩具內注入空氣或水,使其鼓起泡泡,再將泡泡擠破,還原擠痘痘的過程,號稱如此能解壓。
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瞭解到,這類產品主要通過網路渠道銷售,有消費者反映在使用中發生了扎手受傷事件。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從抖音、拼多多、淘寶、天貓、京東5個電商平台上採集了27批次樣品,價格從3元至25元不等。經檢測,26批次產品有注射器及針頭,屬於含有功能性銳利尖端,但未設警示說明。
我國國家標準《玩具安全 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明確,供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不應有可觸及的功能性銳利尖端;供3歲及以上但不足8歲兒童使用的玩具因功能(如玩具縫紉機的針)必不可少時,允許存在功能性銳利尖端,但應設警示說明,且不應存在其他非功能性銳利尖端。
另經檢測,有12批次產品的塑膠薄膜或塑膠袋不符合標準要求,袋的平均厚度和最薄厚度均小於規定值,且正反面未打孔,不符合標準要求。過薄的玩具包裝塑膠薄膜或塑膠袋容易吸附在口鼻處,可能使兒童窒息。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出產品風險警示,建議消費者不要給孩子購買使用含有注射器針頭的玩具。這種產品含有功能性銳利尖端,即使設有警示語,在兒童玩耍時仍可能刺傷人。同時,注意產品中不起眼的塑膠薄膜或塑膠袋,及時丟棄或保管,不要讓兒童單獨接觸或使用。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