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業瓊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喬業瓊)據雲南疾控微信公眾號消息,雖然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是普通人對結核病的認知,還是有一些誤區,一起來看。
誤區一:結核病已經很少了,而且只有貧困人群才會得結核病。
真相是
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結核病確診病例數達到820萬例,成為1995年開始監測以來的最高水準,超過了COVID-19,重回全球最致命的傳染病之首,中國仍然是結核病的高負擔國家,所以結核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雖然結核病確實是在資源有限地區流行水準較高,但由於全人群對結核分枝桿菌都普遍易感,因此只有貧困人群會得結核病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誤區二:肺結核有的時候呈現出家族聚集性,它是一種遺傳病嗎?
真相是
肺結核主要以呼吸道傳播為主,共同生活的一家人因為密切接觸所以感染和發病風險較高,有的時候患病會呈現家族聚集性,但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發的傳染性疾病,不是遺傳病。
誤區三:只要接種了卡介苗就不會得結核病。
真相是
接種卡介苗可有效預防兒童結核病的發生,尤其是對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有顯著保護效果,其免疫保護時長通常為5至10年。由此可見,卡介苗並不是終身免疫且對於成年人保護效果並不明確,所以即使接種了卡介苗也要搭配其他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預防結核病。
誤區四:在結核病治療期間,只要癥狀減輕或消失就可以停葯。
真相是
通常在接受規範抗結核治療一段時間后,由於體內結核分枝桿菌被殺滅或抑制,所以患者癥狀會有明顯好轉甚至消失,但此時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並沒有被完全殺滅,如果因為癥狀緩解而自行停葯的話,可能會讓結核分枝桿菌產生耐葯進而死灰復燃,導致耐葯或復發。所以正確做法是遵照醫囑,接受全程的規範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清除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
誤區五:與肺結核患者分開碗筷吃飯就可以避免被傳染。
真相是
肺結核傳播方式主要為空氣傳播,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方式將結核分枝桿菌以飛沫核的形式排出體外,進而傳播給他人。分開碗筷吃飯並不能避免飛沫核的播散,所以需要採用綜合防感染手段才能避免被傳染,比如遵守咳嗽禮儀、佩戴口罩和加強通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