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遇冷的清明檔帶了怎樣的啟示?
更新于:2025-04-08 12:20:32

謝 陽

剛剛過去的清明檔,影片類型各異、題材多樣,有多部國產新片《不說話的愛》《向陽·花》《陽光照耀青春裡》《獵狐·行動》,以及真人動畫+遊戲IP影片《我的世界大電影》、動漫電影《機動戰士高達:跨時之戰》兩部引進片上映,最大滿足了家庭觀影的需求。但作為“小檔期”的清明檔,整體來講,今年清明檔上映的影片依然延續中小成本影片或“全齡段”的排片策略。

電影《不說話的愛》《向陽·花》《陽光照耀青春裡》充滿人文關懷,在影片類型、電影品質和中國故事敘述方面都有所提升。《不說話的愛》將鏡頭對準聽障群體,影片細膩勾勒出聾人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深厚情感;《向陽·花》則展現了一場女性與命運不服輸的搏鬥;曾海若導演的《陽光照耀青春裡》以笑聲來對社會批判的消解,把快節奏生活帶給現代人的焦慮偏執、消極思維等“精神困境”作了細緻描摹,使中國電影行業進一步回歸創作。

值得關注的是,清明檔票房和口碑沒有獲得雙豐收,也暴露中國電影市場一個結構性問題——電影類型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不足。上映影片雖多但題材集中,三部影片關注小人物和社會議題,雖然角度新穎,但娛樂屬性不強。競逐拍攝社會弱勢群體的賽道,暴露出內容與市場需求的錯配。兩部引進片則都屬於強IP“闔家歡”的類型,將目標觀眾鎖定大多數的觀眾,但《哪吒之魔童鬧海》培養起的中國觀眾對動畫電影的製作品質有了更高的期待,進口漫改動畫“套路”之作已無法滿足觀眾的趣味與需求,因此最終票房轉化率不高。

由此可見,除了電影本身的品質,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外,觀影人對電影產業和市場的喜好,以及互聯網平臺或社交媒體的流量發酵,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演變及高品質電影製作的影響因素。

電影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一定程度上是大眾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載體,春節檔《哪吒》系列的票房傳奇也絕非輕易取得的,而是無數觀眾的支持和喜愛造就的。但春節檔也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未來中國電影市場想要從“高峰”邁向“高原”,須創作者們勠力同心找到觀眾觀影驅動新的提升點,形成一個良性的電影生態格局,實現檔期長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