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譚志紅
廣東佛山從2017年底啟動“博物館之城”建設,以“人城產文”深度融合思路,推動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如今,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得怎麼樣?
目前,佛山已有及在建博物館157家、美術館99家,共256家,基本完成了佛山市政府提出的將博物館、美術館總數分別達到100家的“雙百”目標。
3月28日,廣東大觀博物館、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聯合發佈“博古通今·研創未來”博物館研學品牌,打造“環千燈湖文旅漫遊定製”等主題路線,深度開發“紅色基因的活態課堂”“文物考古全紀行:掘寶·復原·傳拓”“博物館奇妙夜”“文物里的植物園”等課程,構建“博物館+教育+文旅”生態。廣東大觀博物館、嶺南金融博物館館長丁方忠表示,要讓博物館成為沒有圍牆的課堂,讓公眾在家門口觸摸歷史脈搏,共用文化盛宴。
廣東大觀博物館、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都是民辦博物館。如今,佛山共有備案民辦博物館24個,較2018年增長130%,成為佛山建設“博物館之城”的重要支撐。
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佛山形成全覆蓋、差異化、可持續的扶持體系,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新建、改建、運營及活動給予分類分級補助,符合條件的最高可獲250萬元補助。同時,試點推行“政府出地、企業建館”模式,大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事業發展。教育部門騰出學校用房,引導社會藏家在中小學校內建成知隱博物館、知行古燈博物館兩家校園博物館。政府以免租或低租為社會資本提供空間,引入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建成昆仲相機博物館、湯南私塾博物館、茂和錢幣博物館等。結合石灣片區舊改,委託廣東石灣酒廠集團活化佛山化機廠舊址,建成廣東新石灣美術館新館。結合鄉村振興及古村活化,布點建成110多家村史館,覆蓋全市近1/4的行政村。同時,還有東鵬明善陶瓷博物館、華僑城集團順德美食博物館等企業博物館已投入使用。
佛山市大力提升博物館能級。2024年,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實現了佛山市在國家一級博物館上零的突破。佛山市祖廟博物館館長凌建表示,該館2025年將繼續融入佛山市啟動“十大傳統文化”建設中,以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為平臺,大力傳承與弘揚祖廟文化,聚力奮進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廣東省2023年度博物館事業高品質發展報告》顯示,佛山市博物館、順德區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數量分別位居全省第二、第九位,廣東大觀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數量位居全省博物館第二位,廣東省珍貴文物數量排名前10名的民辦博物館中有5家來自佛山。
如今,佛山市國有博物館、民辦博物館“雙驅”格局形成,企業博物館、校園博物館及村史館成為佛山“博物館之城”的重要補充。
“終於知道順德‘大戶人家’的家宴是什麼樣了。”這是很多觀眾在參觀了順德清暉園博物館後發出的感慨。清暉園是嶺南四大名園之一,也是順德望族龍氏的家族庭院,孕育出烹飪細緻入微、食材選料講究、口味獨特的“清暉家宴”,呈現出順德菜“道法自然、妙在家常”的精髓。近年來,為擦亮“尋味順德”名片,讓更多人感受順德的餐飲文化,順德大良街道辦事處和清暉園博物館聚力打造“清暉家宴”美食品牌。清暉園博物館以開發“清暉家宴”美食品牌為統引,開設“清暉園×dehaus品牌店”,推動多元化餐飲和複合空間場景融合,激發情景消費與即時消費。數據顯示,該店2025年春節假期實現營業額近50萬元。
在佛山,以清暉園博物館為代表,不少博物館成為文旅消費新引擎。佛山市祖廟博物館、禪城區博物館、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九江雙蒸博物館、嶺南金融博物館等6家博物館躋身3A級以上旅遊景區,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發佈的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專案。2024年和2025年春節期間,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清暉園博物館躋身於廣東省接待觀眾最多的10家博物館行列。
祖廟博物館推出了系列文創禮品,如寓意吉祥的年畫福筒、憨態可掬的“獨佔鰲頭”蛇形毛絨公仔、設計獨特的集章本等,受到觀眾喜愛。其中,風車冰箱貼以其“風來運轉,福氣連連”的美好寓意廣受歡迎,3000件產品上線10天便售罄。近年來,佛山市各博物館敢想敢試、蹚出新路。祖廟博物館成為首批“灣區文創市集”試點合作文創商店,年銷售額超過900萬元;東鵬明善陶瓷博物館設立文創企業,打造多個熱門IP,成立半年營收達500萬元;九江雙蒸博物館的創意產品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此外,不少博物館還做優場景,如禪城區博物館融入演出、餐飲等業態,豐富夜間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