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實習生 何淑蔓
4月7日,成都天府國際基金小鎮舉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創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天府新區在智慧科技領域的創新突破。其中,外骨骼機器人已服務全國400多家醫院,無人駕駛技術實現釐米級精確定位。活動通過“場景化驗證”模式,推動實驗室技術向現實應用轉化。
無人接駁車
人工智慧領域從業者王仕感歎道:“沒想到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就在身邊。”此次活動不僅是天府新區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亮相,更凸顯出新區通過真實場景打通技術落地的關鍵堵點,讓實驗室的創新火種轉化為可感知的智慧生活圖景。
走進四川天府新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現場,一位由布法羅Aider下肢步行外骨骼機器人輔助下以為脊髓損傷患者緩緩向場地中心走去。“下肢步行外骨骼通過安全、簡潔交互控制方式、擬人化步態及高精度電機控制演算法,輔以多感感融合技術,説明患者重新站立、坐下和行走,重建神經、肌肉真實行走記憶,加速下肢功能康復。”布法羅展台負責人曾凡棲告訴記者,該設備已廣泛應用於全國400多家醫院。
布法羅Aider下肢步行外骨骼機器人
在成都科創生態島,無人駕駛接駁車成為一道風景。體驗者表示:“車輛運行平穩,像坐進了未來汽車。”低速自動駕駛漫遊車是由四川金瑞麟企業推出,展台負責人介紹,第二代自動駕駛漫遊車主要向景區觀光使用,依託於大數據大模型、5G和自動駕駛技術,實現景區解放雙手遊覽體驗。同時,通過雷射雷達、攝像頭和超聲波等技術的融合,車輛能全面感知環境,定位精度達5釐米以下,激光雷達識別精度在1釐米以內,確保主動安全。
不遠的一處泳池內,天府新區企業潛行創新(成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潛鮫P200 PRO正在做著水下測試。水下的潛鮫P200 PRO搭載機械臂的機身在工作人員的控制下來回遊動,靈活自如,8組向量推進器在水面切割出等邊三角形航跡。
低速自動駕駛漫遊車、無人巡邏機器人、無人清掃車、數位人、水下機器人、工業玻瓶檢測AOI一體機……這些智慧設備通過物聯網技術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智能系統。整個系統展示了天府新區在人機協同、智慧物聯方面的創新成果,呈現了一個智慧化應用的示範場景。據瞭解,此次活動不僅是天府新區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折射出新區如何以“場景化驗證”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將實驗室的技術突破轉化為可感知的城市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