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南日報
劉天放
近日,29歲葉紫薇在中國人民大學被破格晉陞為教授,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還未滿30歲的“95後”,竟能破格當上名校教授,可見其學術成績超群,也有拿得出手的業績。從啟動提名程式,到召開學院—能力—學校學術委員會,再到學校審議通過教授評審,這是屬於葉紫薇的故事,也是中國人民大學近年來開展人事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的又一行嶄新註腳。
事實上,近年來“90後”甚至“95後”當教授的消息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就在日前,出生於1995年4月的馮磊已任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碩導。年輕才俊脫穎而出,走向學術前臺,正為學校教師隊伍增添活力。
當今世界,青年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人才越集中的國家,政策力度也越大。2021年,教育部等6部門發佈《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全力説明青年教師成長,鼓勵高校對出色的青年人才破格提拔、放心使用;按照學科的特點明確青年教師評價考核的週期,支援大膽創新、持續研究。與此同時,高校為了能吸引高水平師資,説明青年學者儘快成長,給他們開通了“破格晉陞”的綠色通道。
隨著人才聘用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淘汰陳舊的人才選拔模式,高校依據本領而非年齡或資歷選拔聘用人才的趨勢必將進一步顯現。“後浪”憑本事嶄露頭角,對於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