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賽事經濟持續升溫 比賽“流量”化為消費“增量”
更新于:2025-04-07 08:12:52

張鑫

原題:江蘇今年首個馬拉松超級比賽月落幕,無錫馬拉松拉動效益5個億——

給體育賽事算算“經濟賬”

上個月,江蘇迎來今年首個馬拉松超級比賽月。南京半程馬拉松、無錫馬拉松、南通馬拉松等賽事相繼舉辦后,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鹽城馬拉松也於近日鳴槍起跑。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擴大文體旅遊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支援各地增加優質運動專案和特色體育賽事供給。在賽場內外,賽事“流量”如何轉化為消費“增量”?賽事經濟持續升溫的背後,又有哪些驅動因素?

賽場內外——

體育消費對地區經濟拉動明顯

又是一年春好時,江蘇各地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接踵而至,不少賽事規模與參賽人數雙雙創下新高。“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創新探索,對消費的正向拉動效應日益凸顯。

以2025江蘇“跟著賽事去旅行”促消費系列活動的首站——2025無錫馬拉松作為觀察物件,賽事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無錫市數據局、市體育局、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出具的報告顯示:本屆賽事共吸引42.9萬名選手報名,3.5萬人參賽,沿途共有39.1萬人觀賽,帶動餐飲、住宿、交通、旅遊、會展等經濟效益5.05億元,同比增長78.2%,創歷史新高。賽事期間,無錫酒店入住率激增,君來集團旗下湖濱、洲際等酒店預訂量提前爆滿。

3月17日至23日,距離2025南京世界田聯室內田徑錦標賽主會場僅300米的砂之船(南京江北)奧萊熱鬧非凡。數據顯示,該段時間奧萊客流同比增長26%,營業額同比增長15%,外卡消費近30萬元,“賽事經濟”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顯著。3月16日晚,蘇州體育中心體育場因中甲首輪賽事備受矚目,蘇州東吳坐鎮主場迎戰陝西聯合。眾多陝西球迷專程赴蘇觀賽,賽場內氣氛熱烈,賽場外賽事旅遊消費也被有力帶動。

這些案例說明,體育消費正成為激發消費活力的新動能之一。尤其在體育與文旅等深度融合發展的推動下,舉辦賽事正在成為各地促進經濟發展、提振消費市場的“標配”。以無錫經開區為例,該區是無錫最年輕的板塊,於2019年正式掛牌。成立以來,無錫經開區成功承辦跆拳道、舞蹈、擊劍、花樣滑冰、三人籃球、網球等國際賽事45場,累計直接拉動地方經濟超20億元,走出了一條發展賽事經濟的新路徑,形成了一套體育強區、比賽興業的新模式。

產業鏈上——

消費增長帶動體育用品市場擴容

近年來,眾多城市藉助舉辦賽事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級、帶動經濟發展。賽事不僅為專業運動員搭建了高水平競技平臺,更點燃了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如今,在朋友圈裡“曬運動”已成為時尚,“參與體育賽事”更是成為新一代人群注重體育運動、追求精神滿足的縮影。

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大眾對健康愈發關注,參與體育賽事活動的意願更強。據業內分析,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會迎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全民路跑體育消費週期,即“馬拉松賽事現象”。我國在2011年人均GDP突破這一數值,人們的消費理念升級,健身需求也隨之增加,路跑需求大幅增長,賽事供給也相應增多。

賽事經濟的持續升溫,不僅得益於需求側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還離不開高品質供給的有力支撐。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撐,涵蓋健身器材、專項運動設備等多個品類。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限額以上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5%,增速環比提升8.3個百分點,明顯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的增速。

江蘇作為製造業大省,製造業規模約佔全國的1/8,覆蓋全部31個大類,是國內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配套設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也是國內許多產業迴圈的重要起點和聯結點、融入國際迴圈的重要通道。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和體育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江蘇體育用品製造業蓬勃發展,體育用品市場持續擴容。2023年江蘇體育用品製造及銷售總規模4398.5億元,位居全國前列。目前,江蘇擁有各類體育經營主體超過4.5萬家,14家企業入選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5家企業入選體育領域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並列全國第一。

企業健康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政策“活水”的一路護航。近年來,省體育局聯合省有關部門出臺了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深化服務體育企業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進一步促進文體旅聯動提振消費的若干舉措等政策30余項,較好激發了市場活力。

城市一隅——

體育場地設施盤活“金角銀邊”

在體育賽事熱潮的席捲下,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其中,尤其是賽事主辦方與品牌方紛紛加入。貝哲斯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體育贊助市場規模達536.41億美元,預計2024—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8.15%。體育賽事與體育贊助合作的持續深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已構建起體育用品製造、體育服務、體育傳媒、體育設施建設等多領域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江蘇更是在此基礎上積極作為,推動體育產業的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2023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達6415.5億元,佔全國份額超1/6;產業增加值從2013年底的640.2億元增長到2023年底的2206.5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3.2%。

體育經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快速增長的產值上,更體現在其對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上。2023年,江蘇省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2513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3044元。從支出結構來看,體育用品、健身休閒、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等方面的消費各佔一定比例。

在南京江心洲生態科技島,約10萬平方米的島北體育公園正在建設中,計劃打造時尚運動、體育賽事、休閒娛樂等消費新場景。近年來,江蘇持續提升全民健身場地的建設和管理水準,以滿足群眾的新需求,發揮體育拉動消費的作用,同時著力盤活城市“金角銀邊”,大力推進“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建成體育場地36.37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46平方米,這一數據位居全國第一。

得益於江蘇在體育產業領域的積極佈局,從體育用品市場的持續擴容,到體育投資新機遇的湧現,再到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江蘇體育產業增長動能強勁,正向更高效、更智慧、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陳公興)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