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公认的健康食物,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欲,還可以增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的攝入。
但是對於脾胃不好的人來說,吃某些水果反而會加重脾胃負擔。
01
脾胃不好少吃這2種水果
下面幾種水果吃多了,可能讓脾胃越來越差。
酸度高的❌酸味水果含有單寧、原花青素等多酚類物質,以及一定量的蛋白酶,均能引起蛋白質凝固,如果胃中黏液分泌不足,可能讓消化道黏膜表面受損。
過多食用百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易引起腸胃不適,影響正常消化吸收,甚至加重胃痛、燒心等不適癥狀。建議選擇較“溫和”的蘋果、香蕉、桃子、草莓等水果。
寒涼屬性的❌胃喜溫惡寒,脾胃虛寒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過多攝入寒涼食物。
西瓜、柿子等寒涼屬性的水果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進一步降低脾胃的運化功能,吃多了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癥狀。
02
水果不同吃法有哪些利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日食用水果200—350克(一般為1~2個拳頭大小),建議每天至少1~2種水果。
對大多數人來說,直接吃新鮮水果是最佳選擇。但有些人覺得直接吃麻煩,喜歡榨成汁喝或吃水果乾,這些“花式”吃法對水果的營養價值有什麼影響?
榨汁喝 營養損失大水果榨汁之後,有兩種營養素損失很大:
維生素C,這種營養素比較“嬌氣”,怕熱怕氧氣,榨汁過程中易發生氧化。
膳食纖維,原因在於絕大多數水果榨汁后,水果殘渣都被過濾掉了,而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這些水果殘渣中。
水果榨汁過程中,細胞壁會被破壞,其中的果糖、葡萄糖等被釋放出來,這些糖在人體內的吸收率顯著提高,更容易進入人體參與代謝。即使果汁中沒有添加糖,喝了之後也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
水果乾 保留大部分營養水果乾保留了水果中的大部分營養,只有一些怕熱的營養素被破壞,比如維生素C。研究發現,水果乾的升糖指數並不高,對消化道的刺激比水果小,且飽腹感較強。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乾熱量很高,所以要嚴格限量。每天吃1~2次,每次1小把即可。
水果幹不能替代新鮮水果,而且要分清“水果乾”和“果脯”“蜜餞”的區別。果脯和蜜餞會添加大量糖,對健康沒啥好處。
做熟吃 兩類水果很適合水果加熱後會變軟易消化,雖然會流失其中不耐熱的水溶性營養素,但是大部分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被保留了下來。這兩種水果很適合熟吃:
蔫了的水果。可以切塊放入半鍋水中,中火慢燉,湯和果實一起食用,潤燥又潤腸道。
質地硬的水果。蘋果、梨、黃桃、李子、西梅、鳳梨這些水果質地硬,維生素C含量一般,適合加熱食用。
03
不同人群吃水果有“黃金時間”
專家介紹,以下幾類人如果能選擇合適的時間吃水果,更有益於身體健康。
高血糖人群高血糖人群建議把水果放在餐前或餐后2小時,作為加餐食用,有助於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增加胰腺負擔,對餐后血糖的影響也較小。
每個人體內消化酶不同,對水果的血糖反應也不同。建議高血糖人群吃水果前後1小時分別監測1次血糖,如果前後相差不超過2.2毫摩爾/升,說明所選水果的種類和數量是合適的。
健身人群建議運動時,至少提前30分鐘吃水果,給腸胃足夠的消化時間。
如果是長時間劇烈運動,可以試著每半小時補充50~100克水果,如一小根香蕉、一小個獼猴桃或幾顆葡萄等,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燃料,從而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脾胃不好的人建議選擇飯後1~2小時吃水果,以避免水果的果酸直接接觸胃黏膜,減少對胃的刺激。也可以將水果去皮或加熱、煮熟食用,以去掉或軟化纖維,減輕胃的負擔。
來源:生命時報、央視新聞
【來源:勞動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