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潔文 實習生 楊鈺瀅
圖/受訪者提供
深夜的109國道青海省格爾木段,零下20攝氏度的寒風裹挾著雪粒,一輛側翻的卡車孤零零地躺在青藏線無人區,尾燈微弱地閃爍著。嚴瑾雯和她丈夫裹著厚重的棉衣,深一腳淺一腳地踩過結冰的路面。丈夫用皮手套掰開碎裂的車窗,玻璃碴刺破手套扎進掌心,他卻顧不上疼,只衝著車內喊:“能說話嗎?別睡!”司機蜷縮在座椅上,渾身濕透,牙齒打顫:“車……修不起了……”嚴瑾雯一把拽下自己的圍巾裹住他:“錢的事以後再說,先活命!”這是她無數次救援中的一夜。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其中的格爾木段在卡友們(指貨車司機)看來是青藏線生死考驗的開端。詭譎多變的天氣、猝不及防的高原反應,讓這條路變得兇險異常,醫院急救系統等常規救援力量也難以第一時間到達車禍現場。
“在青藏線,命比紙薄。”嚴瑾雯感歎道。“但只要能抓住,我死都不鬆手。”她開在青藏公路格爾木段上的小超市已然成為卡友們的救急處。熱水、氧氣、急救箱、公共廚房——這裡不賣“詩和遠方”,只兜售“活下來的底氣”。從修車店女兒到“格爾木勵志妹”,從免費洗澡間到正在建設的24個“愛心守護站”,她用一碗碗熱湯、一句句嘮叨、一場場生死時速的救援,如微光,卻恆常,照亮著這條“生死線”。
“在青藏線,命比紙薄”
2023年5月的一個深夜,她的手機突然響起,電話那頭是一個陌生女人的哭喊:“嚴姐,我老公高反了,快不行了!”在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海玉樹的五道梁附近,這對陝西夫妻遭遇嚴重高反,丈夫已經昏迷,妻子手足無措地撥打了120,卻被告知救護車無法及時趕到。絕望中,她想起了嚴瑾雯。
“五道梁那個地方,半夜根本買不到氧氣。”嚴瑾雯回憶道。她立刻聯繫了附近的修車店老闆,讓他帶著一瓶氧氣往山下送。她自己則開車從200多公裡外的格爾木出發,兩路人馬在漆黑的路上爭分奪秒。趕到時,那位男士已經臉色發紫,呼吸微弱。嚴瑾雯一邊給他吸氧,一邊掐他的人中:“哥,撐住,馬上到醫院了!”最終,他被送到人民醫院搶救。醫生告訴嚴瑾雯:“再晚兩個小時,他也許就要進高壓氧艙,情況會更加危急。”
這樣的故事,嚴瑾雯能講三天三夜。有卡友翻車後為省拖車費拒絕就醫,她墊錢押上自己的身份證;有自駕遊客肺水腫,她發動全網救援;甚至有人妻子入獄,崩潰地在她店裡哭到半夜,她陪著去河邊吹風。“在青藏線,命比紙薄。”她說:“但只要能抓住,我死都不鬆手。”
“青藏線太長了,危險的地方太多了。”嚴瑾雯說道,“這些地方海拔高、氣候惡劣,一旦出事,救援很難及時趕到。如果青藏線上的關鍵點能隨時提供氧氣,他們就不會這麼危險”。她開始琢磨,能不能在青藏線的險要處設立一些“愛心守護站”,為卡友和遊客提供緊急救援物資。
然而,想法落地並不容易。資金是她面臨的最大難題。每個守護站需要配備制氧機、急救箱、熱水器等設備,光是制氧機就要3000多元,一個網站下來至少需要5000元。嚴瑾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全靠超市的微薄利潤支撐。轉機出現在一次救援中,她遇到了up主張易。張易被她的故事打動,主動提出和她一起拉贊助、聯繫設備供應商。“他說,‘姐,你的想法太好了,我一定要幫你實現’。”嚴瑾雯回憶道。
2025年2月,第一個“愛心守護站”在五道梁建成。當天下午,就有5名高反遊客吸上了氧氣。“當時我就在現場,看到他們吸氧後臉色慢慢恢復,心裡特別踏實。”嚴瑾雯說。
帶著柴油味的糖
草原、鹽湖、戈壁……沿途風光無限的青藏公路不僅是遊客們進藏的通道,也是很多貨車司機們運輸的必經之路。在青藏公路重鎮格爾木市,“萌萌噠生活超市”是許多貨車司機駐足停留的地方,超市老闆嚴瑾雯更是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青藏線守護者”。
嚴瑾雯出生於1993年,是一個地道的青海人。10歲那年,她隨家人從青海省西寧市搬到格爾木市,父親從事汽修行業,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小小的汽修廠,她見多了為生活奔波的貨車司機,也深知他們的不易。
“小時候覺得卡友是最‘大方’的人,他們一來,我就能得到小零食。”父母在格爾木經營修車店,天南地北的司機常來光顧。他們的口袋裡總揣著零食,塞給她時還帶著柴油味。二零零幾年的一天,一個司機為換輪胎的4000元蹲在店門口發愁:“油費都不夠上拉薩。”父親二話不說把錢塞回他手裡:“先上路!”這一幕烙在她心裡,“原來錢能救命”。
長大後,嚴瑾雯當了護士,後來卻因腿傷辭職,回到家裡幫著父母賣輪胎。一天,嚴瑾雯看到一個跟著父親跑青藏線卡車運輸的20歲女孩:這個女孩用冰水洗頭,穿著短褲鑽車底修車,修完車后也就這樣用水洗胳膊洗腿。
“女孩怎麼能這麼苦?”嚴瑾雯騰出自家倉庫,焊了鐵皮澡堂,燒上熱水,掛出“免費洗澡”的牌子。起初只有女孩來,漸漸人多了,她索性搭起廚房,支起大圓桌。“卡嫂”們帶著土豆和臘肉來做飯,司機們蹲在門口交換路況,超市成了青藏線上的“情報站”。
認識的卡友多了,嚴瑾雯建了一個微信群,專門提供各種諮詢服務,哪裡可以修車、哪裡可以住宿等。大家互幫互助,她還會每天在群裡發佈天氣情況。漸漸地,這個群多了一項功能——救援。常常有卡友發佈自己或他人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情況,哪怕是半夜,嚴瑾雯也會立即驅車前往或聯繫附近卡友。
卡友的互助江湖
嚴瑾雯的“青藏線愛心守護站”已經建成了5個網站,但這僅僅是她計劃的開始。她的目標是沿著青藏線建立24個守護站,覆蓋從格爾木到拉薩的每一個險要路段。這些網站不僅會提供氧氣、急救箱和熱水,還成了卡友和遊客的臨時避風港。
她還先後建了7個微信群,每個群都有300到500人。卡友們通過群裡的資訊,提前規劃路線,避開危險路段;遇到突發情況,也能第一時間得到説明。嚴瑾雯每天都會在群裡“嘮叨”幾句“晚上睡覺把枕頭墊高一點”“氧氣瓶隨身帶,別省著用”“遇到野生動物別追,保持體力”……這些看似瑣碎的提醒,卻讓卡友們倍感溫暖。
“有人說我囉嗦,但我覺得,能多救一個人,再囉嗦也值得。”嚴瑾雯笑著說。她的微信群不僅讓卡友們能夠及時分享路況資訊,前方的卡友會提醒後方的卡友哪裡堵車、哪裡下雪、哪裡需要綁防滑鏈,為後面的卡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讓青藏線多了一份人情味。“有不少人匿名給我轉帳1000元、666元、50元,附言‘綿薄之力’‘感謝你的善良’‘為守護青藏線盡一點綿薄之力’。”她翻看著手機里的轉帳記錄,眼裡滿是感激,“這些錢我一分都不敢亂花,全用在守護站上。”
她希望,通過這些努力,青藏線不再是人們心中冰冷的無人區,而是一條充滿溫暖的“天路”。“我希望大家以後一提到青藏線,不會覺得這是高反、車禍和死亡,而是想到這裡有熱水、有氧氣、有人情味。”她語氣堅定地說道:“這條路雖然危險,但只要大家互幫互助,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爐火噼啪,又有卡友推門進來:“嚴姐,能蹭頓餃子不?”“自己剁餡兒去!”她笑著說。彷彿這不是海拔平均超過4000米的地帶,而是炊煙裊嫋的家。
編輯:鄔嘉巨集
來源:金羊網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