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而飯後散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有助於促進胃部對食物的消化,並能夠較好地呵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而且散步作為一項舒緩的有氧運動來說,還能保持人們的心腦血管健康,除了能夠刺激多巴胺激素進行分泌外,還能實現整體代謝率的穩定,使依附在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黏稠血瘀物質得以清除。
但即便如此,對於50歲以後的人來說,散步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意外的影響,由於體內骨密質的大量流失,人們的骨骼健康會大不如前,所以,若是散步過程中不小心腿沒有力氣或是摔倒了,就很容易發生骨折等情況,這對於中年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那麼,到了中年階段,人們應該如何呵護自身健康呢?對此醫生表示,50歲之後,堅持做這3件事或比運動好。
1.保持樂觀的態度
保持良好的心情,對於延緩衰老、防止疾病惡化來說,往往是有很大積極作用的。在現代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都會越來越大,在處理家庭以及工作瑣事上,難免會遇到很多“麻煩”。
雖然進入中年後,需要處理的工作會很少,但也免不了會有“糟心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那麼不僅能使我們的情緒得到調節,問題得以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對血壓的有效管理,給健康多一份保障。
2.堅持每天泡腳
眾所周知,泡腳是一種很受用的養生方式。而腳也常常被人們稱作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因為在腳底,往往分佈著許多與心臟相連的穴位和經絡,而在中醫治療中,醫生也經常對患者的腳底穴位進行按摩,以此來調節人們的身體狀況,促進健康的恢復。
除此之外,若是大家能夠堅持每日泡腳,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有利於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但大家在泡腳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水溫盡量保持在35~42℃之間,泡腳的時間也最好不要太長,控制在10~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3.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雖然脂肪是維持機體運轉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但若是攝入過量,對身體健康而言,通常是弊大於利的,所以,若是我們想保證身體健康,實現對體重的控制,就應該科學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
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一日三餐都應盡量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避免大量攝入高油高脂肪的肉類。
可以多攝入一些膳食纖維含量比較多的食物,以此來促進腸胃的消化,保證身體正常排便。除此之外,每頓飯保持在七分飽,也能很好地呵護消化系統健康,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