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春已深,進入暮春時節以後,氣候有了明顯的變化,溫度日漸上升,太陽光越發強烈,同時颳風的天氣也越來越頻繁,經常給人一種燥熱的感覺。而這樣的氣候容易令人口乾舌燥,皮膚起皮,便秘上火等。所以這時候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同時也要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來滋潤身體,去燥去火。所以今天便要跟大家分享一種,非常適合當下氣候的一樣食材——西葫蘆。
4月的菜場里,清新翠綠的西葫蘆隨處可見,成堆擺放,各個鮮嫩,輕輕一碰就能冒出水來。看起來就讓人清爽舒適。所以每次遇到,我都會帶上兩個回家,簡單一做端上桌,家裡人都喜歡吃,比大魚大肉更受歡迎。
暮春時節要吃的清爽一些,不妨試試這西葫蘆。其屬於葯食同源的一種瓜類,《本草綱目》中提到其:“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通過現代研究得出,其蘊含著大量的水分,維C,維A,維生素B6,纖維素,以及鉀,錳,鈣,磷等離子,有助於清熱降火,生津利尿,止咳化痰,潤膚養顏,通便排毒,緩解乏力,提升免疫等。這些特點都十分適合這個時節的氣候。
作為一種古老的食物,清爽可口的它有著非常多的經典吃法,涼拌,清蒸,熱炒,或是做成麵食都十分開胃,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3種美味的做法,正所謂“4月吃一瓜,燥火全跑光”,你也做給家人吃吧~
【涼拌西葫蘆】
1、準備中等大小的西葫蘆一個,用水將表面沖洗一會兒,搓洗掉雜質,繼而控掉多餘的水分,並將其兩頭都切掉。
2、接著將其片成大薄片,再改變方向,切成細絲,置於碗中,先撒點鹽,用筷子去攪拌幾下,過十分鐘左右,其中的水分析出,從碗底將水倒出去。不用去攥,這樣可以保留一部分水,同時口感會更脆嫩。
3、接著要一勺芝麻醬放到碗里,並加入生抽,醋,鹽,一點點糖,先通過攪拌,令料汁混合到一起,繼續攪拌,其質地變得濃稠起來,循序少量地加白開水,將其調整到牛奶般的質地。
4、另外我們再剝幾瓣蒜,壓成蒜泥放進去,把料汁淋到裡邊,通過進一步地翻拌,均勻入味之後,就可以裝盤上桌了。清爽開胃,滋味十足。
【西葫蘆炒牛肉粒】
1、西葫蘆半個左右,清洗過後,將其切成1公分左右見方的小塊。另外抓一點乾木耳,用水泡軟之後,仔細搓洗,清掉其中的雜質,剪成小塊,並將硬根去掉。
2、一點牛裡脊,切成西葫蘆一般的形狀,接著在其中調入鹽,黑胡椒,生抽,生粉,先通過攪拌,在表面裹勻,接著淋一些玉米油或是橄欖油,繼續攪拌,其表面形成一層漿,這樣炒熟后,吃起來是鮮嫩的口感。
3、起鍋倒油,可以適當多加一點,徹底熱透以後,將牛肉丁倒在裡邊,不用馬上翻動,加熱幾秒鐘,其定型時再翻動,繼續炒到斷生時,先從里邊盛出來。
4、蔥花蒜片繼續加到底油中,把西葫蘆以及木耳一起倒進去,用大火去烹炒,大約兩分鐘,兩樣菜熟透。
5、接著我們在鍋里調生抽,蠔油,鹽,先將素菜的滋味調好,再將牛肉倒裡邊,繼續加點黑胡椒碎,炒勻入味后,快速盛出來上桌。
【西葫蘆坨子】
1、這是北方地區的一種經典吃法,也是我從小吃到大的做法。將其清洗過後,切成細細的絲,其水分很足,加點鹽進去,過一會兒,將水分去掉一部分。
2、另外再切一點胡蘿蔔,切成絲后,再進一步剁一剁令其變短一些。
3、把兩樣菜放到一起,磕入一個雞蛋來增香,麵粉放進去,再補充一點十三香,然後用筷子攪拌,調成可以抱團的糊狀。
4、電餅鐺預熱時,薄薄地刷一點油,接著將其用鏟子鏟到裡邊,攤薄,然後蓋住用兩面一起加熱,直到凝固成型,表面出現焦黃的顏色時就熟了。從中盛出來,可以再調個蒜汁蘸著吃。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讚,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