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橋樑:讓“中國標準”鋼橋連通四海
更新于:2025-03-26 13:31:04

金山網訊   春日暖陽下,走進江蘇中海橋樑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橋樑)的生產車間,只見機械臂精準舞動,鐳射切割火花四濺,全自動焊接機器人正以毫米級精度完成鋼橋結構件的拼接。

這家成立僅十年的民營企業,憑藉“智改數轉”的硬核創新,不僅讓傳統鋼橋製造煥發新生,更以“中國標準”敲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

裝配式公路鋼橋,也稱為貝雷橋,是中海橋樑的核心產品。這種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外基礎設施建設、國防戰備、應急搶險等領域。過去,貝雷橋的製造依賴人工焊接,一塊鋼結構件上的數百個焊點質量參差不齊,生產效率低下且難以保證一致性。

傳統製造業要破局,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我們是國內第一家實現貝雷橋全自動焊接的企業。”中海橋樑總經理周建自豪地說。過去,一條生產線需要16人操作,如今,僅需3人便可完成全部流程,效率提升數倍。智慧化改造減少了人為誤差,使產品品質更加穩定。

“我們做的是橋樑,承載的是安全。”周建直言,公司成立以來始終把品質放在首位,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堅持嚴格的品質管理標準。

“所有主要焊縫必須通過超聲波探傷,每一批次產品都要經過嚴格檢驗。”周建介紹,公司近年來持續優化製造工藝,全面推廣自動焊接技術,使焊接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內,產品質量達到行業領先水準。

變革帶來顛覆性提升:2022年,中海橋樑年產值僅3000萬元,2024年突破1.5億元,增長5倍。“今年我們定下了2.2億元的營收目標,正朝著這一目標穩步邁進。”周建自信滿滿。

高速增長背後,是持續的研發投入。中海橋樑每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技術研發,研發投入佔比10%以上。截至目前,公司擁有29項有效實用專利和2項發明專利,另有12項專利正在申報中。

近年來,中海橋樑的產品已出口至俄羅斯、加拿大、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外貿業務占公司營收的五分之一,未來計劃提升至50%。周建說:“我們的目標是用中國標準推廣國貨,讓中國製造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采。”

出海之路並非坦途。貝雷橋雖在全球廣受歡迎,但標準尚未統一,許多國家習慣沿用美標或歐標,對中國標準存有偏見,甚至一些國際專案直接要求使用歐美認證產品。這使得中海橋樑儘管技術領先,卻常在招投標中受阻。

為打破國際壟斷,公司正研發跨度83米、荷載90噸的450型貝雷橋,其性能將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未來5到10年,它會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周建透露,該橋已同步申報中、美、歐三套標準認證,劍指全球市場。

從人工焊接到機器人流水線,從“跟跑國外”到自主研發,中海橋樑的蝶變之路,正是我市傳統產業“向新而生”的生動註腳。正如周建所言:“創新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當智慧化的焊槍點亮車間,以“中國標準”的鋼橋連通四海,這家企業的故事證明:堅守工匠精神,擁抱技術革命,傳統產業也能在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破浪領航。(記者 陶立波

【來源:金山網_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