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濟南|河海直達、牽手京杭,濟南如何向海而興
更新于:2025-04-06 01:51:17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於泊升

近日,交通運輸部批複“打造小清河河海直達新航線 創新經濟高效河海聯動集疏運新模式”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小清河在山東內河航運中的地位愈發重要。作為山東省“一縱三橫”高等級航道網中的重要“一橫”,小清河開啟“面朝大海”新征程后,濟南等內陸城市如何向海而興?

大件運輸表現亮眼

企業節省成本達30%

小清河發源於濟南城區北部,流經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最終由壽光注入渤海。2024年2月正式複航後,小清河為濟南、淄博等不靠海的城市打開了入海通道。

從斷航到複航,小清河航運中間“停擺”20多年,復航一年來,小清河航運培育到了什麼程度?

近期,小清河運營單位陸續發佈去年全年及今年一季度的航運成績單。作為小清河複航“元年”的2024年,濟南港、章丘港、高青港、博興港累計完成輸送量近45萬噸,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今年一季度,濟南港、章丘港、高青港、博興港四個港口完成貨物輸送量23.8萬噸,相當於2024年全年的45%,迎來了首季“開門紅”。

記者梳理髮現,複航的這一年裡,小清河上船多了、貨多了,在運貨種更豐富了。

從貨源來看,小清河煤炭、鋁礬土、電石渣、集裝箱等業務在增長,在運貨種目前已達20餘種,方解石等實現常態化運輸。

同時,小清河在大件運輸上的表現亮眼。3月底,一批8.5米外径的超大超长法兰从章丘港装船,依次經過小清河、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前往廣東省陽江市, 全程2500公里,創造了小清河通江達海以來的最遠運輸記錄。

此前,這些法蘭大件只能通過公路離開濟南,每次都需要拆掉公路護欄才能上高速,部分收費站還會封閉。小清河複航後,濟南本土製造的超大工業產品能批量坐上船駛向目的地。

據統計,2024年,小清河開展了直達溫州港、天津港、福州江陰港、東營廣利港的4次超限件河海直達運輸,運輸總重1022噸,其中貨物最長部件達27.3米,解決了超限件在公鐵運輸中成本過高及安全風險問題,為企業節省綜合物流成本20%-30%。

河海直達澎湃新動能

省會、魯中進一步通江達海

記者瞭解到,小清河複航後,目前有兩種運輸方式效能顯著:一種是海船直達運輸,滿足通航條件的海船從小清河直接駛入大海;另一種是內河船 + 海船的河海聯運,內河船在小清河內河段至河口中轉港之間通行,貨物在河口港中轉到海船運輸,實現聯運。

通過河海聯運、河海直達,小清河聯通的地方越來越遠。復航一年來,小清河開展了前往天津、廣東、浙江、河北、海南等沿海省市的運輸。同時還向海外開拓市場,開展外貿集裝箱業務,目前已完成濟南港至孟加拉吉大港的120噸聚羧酸減水劑外貿業務。

在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看來,河海聯運、河海直達的發展,對於小清河沿線地區乃至整個山東省都具有重要意義。從經濟角度來看,水運具有運能大、佔地少、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的優勢。河海聯運、河海直達促進了生產力的合理佈局,後續將形成航運帶動物流、物流拉動產業、產業推動合作的經濟發展迴圈鏈。

小清河沿線某腹地企業曾對媒體表示,內河航運運輸成本低,對於大進大出的農業產品有優勢。若走水運,僅單一糧食作物一年就能節省運輸成本幾千萬元。

“小清河的河海聯運、河海直達運輸方式,為山東新增一條連接省會、貫通魯中,服務山東中部工業走廊的陸海新通道。”張汝華告訴記者,從交通格局優化角度而言,小清河海河聯運、河海直達的開展為濟南、淄博等內陸城市向海而興、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支撐。

出海口搬到內陸城市“家門口”

助推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建設

不沿海、不沿邊的濟南,後期如何靠小清河再次“揚帆起航”?

4月1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劉強在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建設濟南推進會議上提到,要加快推動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建設,持續提升綜合立體交通路網建設水準,著力提高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張汝華認為,小清河航運發展對此意義重大。

首先,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方面,航運一直是濟南交通發展的弱項,而小清河完善了濟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通過小清河,濟南實現了海河直達,利用濟南港臨近機場、董家鐵路貨運站及周邊路網發達的優勢,能夠實現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集散、疏運,打造集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四港合一”綜合樞紐,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在產業發展帶動方面,小清河相當於再造一條膠濟鐵路,有效拉動了沿線城市經濟。其中,作為小清河樞紐的濟南港,致力於打造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龍頭港,這將吸引更多相關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推動濟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託航運優勢,濟南也將進一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外貿物流發展。

從城市發展戰略角度而言,小清河將出海口搬到“家門口”,使濟南真正成為一座港城,開啟了一座內陸城市“面朝大海”的新征程。這對於濟南提升城市影響力、加強與外界的經濟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據瞭解,小清河河海聯動集疏運新模式交通強國試點工作實施后,可充分發揮河海直達優勢,實現河海直達定線運輸,實現船舶運輸效率提高、運營成本降低等多重效益,打造河海聯運、河海直達新樣板。

牽手全國性水運網

連通京杭運河提上日程

按照規劃,小清河的未來並不局限於渤海,而是瞄準了與京杭運河的連通,構建“長江-京杭運河-小清河-渤海”航運通道,牽手全國性水運網。

近年來,小清河連通京杭運河的進程不斷推進。

2023年,《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 - 2035年)》發佈,小清河連通京杭運河工程出現在此次規劃中。

2024年9月,《京杭運河黃河以北山東段通航及與小清河連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意味著兩條內河連通的技術可行性獲得驗證。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連通工程目前已經開始前期工作,正在論證方案,擬從濟南主城區週邊穿跨黃河,借助南水北調部分河段,接入京杭運河山東段。

“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連通后,將構建起更密集、更完善的內河航運網路。”張汝華分析,連通工程將讓貨物運輸無需頻繁中轉,可直接通過連貫的水路運輸網路運往各地,加強山東與運河地區的貿易往來與經濟聯繫。

小清河連通京杭運河後,企業的物流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以2024年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通過“公水聯運”方式完成的京博聚丙烯經京杭運河至浙江台州的運輸為例,這次運輸數量有數千噸,與公路運輸相比,每噸為企業節省運輸成本30元左右。未來小清河與京杭運河全面連通后,這種成本優勢將更加明顯,能夠為更多企業提供更經濟的運輸選擇。

據業內人士初步測算,兩條內河連通后,濟南等內陸城市的貨物可通過小清河-京杭運河直抵長三角,綜合效率提升50%左右。  

張汝華表示,通過京杭運河牽手長江等航道,將進一步提升山東省中西部地區通達能力,使濟南都市圈與長三角地區的交流更加緊密,濟南港也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內河航運港口和內河運輸樞紐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