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及水資源再生利用專案中控中心。
張 枨 苗培梁攝影報導
圖②:內蒙古百川光熱科技有限公司反射鏡生產車間,機械手正在進行墊片粘接。
張 枨 武家偉攝影報導
圖③: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遠景專案。
遠景科技集團供圖
開欄的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紮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工廠和園區作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推進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全國多地陸續探索建立零碳園區、零碳工廠,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向綠而行。
本版今起開設“人與自然·走進零碳園區(工廠)看轉型”欄目,記者深入基層一線,尋訪各地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的生動案例、鮮活實踐,講述綠色轉型發展的故事,展現我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澎湃動能。
初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寒氣未消,位於這裡的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已是一派火熱繁忙景象。光伏、光熱、氫能、儲能等企業加速生產,藍色光伏板和風力發電機源源不斷地生產綠電,輸送到各家企業;工業污水處理廠將廢水處理后重新輸回企業迴圈使用……
園區企業綠電使用比例接近70%,廢水迴圈利用率達95%……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正通過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化管理、綠色產業鏈構建等創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條綠色高品質發展的路徑。
近日,記者走進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探訪園區如何實現零碳生產。
園內企業綠電使用比例接近70%,同時利用迴圈水,全程碳排放抵消歸零
什麼是零碳園區?專家介紹,零碳園區是指在一定週期內,通過清潔技術支援、碳回收技術、能源儲存交換等方式,對碳排放進行減少、抵消或清除,最終實現碳排放總量在核算週期內“歸零”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走進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遠景專案,一排排光伏板鱗次櫛比,遠處的大型風力發電機隨風轉動。作為最早落地零碳產業園的企業,遠景動力鄂爾多斯電池超級工廠一期專案已全部投產,每天可產電池電芯3萬顆。
2020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鄂爾多斯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急需實現綠色轉型。“我們當地的風能、太陽能及土地資源十分豐富,零碳應用場景也很多,如新能源重卡、光伏儲能產業集群,具備發展零碳產業園的條件。”蒙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建剛介紹。
為此,2021年,鄂爾多斯市政府嘗試打造零碳產業園。可園區建設初期,標準編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碳計量等工作都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標準可依。
“我們邊摸索邊與各方合作推動標準建設,先後參與《零碳產業園建設規範》《綠色電力應用評價方法》等多項國家、地方標準編製,從規劃佈局、統計核算、減排路徑等方面,為零碳產業園的建設提供統一指導和保障。”徐建剛告訴記者。
2022年3月,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獲批建設。2022年4月8日,遠景專案一期建成投產。
“我們配套了4萬千瓦的風光新能源,為企業生產提供大量綠電,剩餘部分優先採購綠電指標,同時利用迴圈水,全程碳排放抵消歸零,真正實現零碳生產。”遠景鄂爾多斯基地副總經理王堯介紹。
據介紹,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依託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配套建設38.5萬千瓦風光儲一體化專案,實現新能源就地轉化,園內企業綠電使用比例接近70%。
將綠色能源用來生產零碳產品,通過提升技術和工藝實現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
零碳園區真的沒有碳排放嗎?專家解釋,零碳產業園並不是沒有碳排放,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同時通過提升技術和工藝實現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
在零碳產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及水資源再生利用專案中控中心,通過大螢幕,可以即時看到上游光伏企業產出的渾濁廢水,經過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以及膜處理等過程,最終產出了清澈的再生水。
“這是目前國內光伏領域最大的工業廢水零排專案,由中鐵上海局承建,目前日處理廢水規模約5萬噸。”中鐵上海局水資源再生利用專案黨支部書記高偉說,這一專案最大的特點是將上游光伏企業的廢水,經過處理後重新輸回上游光伏企業利用,回用率達到95%。
這個專案基本解決了園區內多家新能源企業工業生產用水需求,真正實現廢水零排放。“剩餘的濃鹽水則通過蒸發結晶工藝處理,產出氯化鈉、硫酸鈉等工業鹽,能夠二次銷售,為光伏廢水處理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杆。”高偉說。
在園區內的內蒙古百川光熱科技有限公司反射鏡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正按要求對玻璃原片進行嚴格檢驗。
“我們生產的曲面和平面反射鏡用於太陽能光熱發電,是一種新型的太陽能綠色發電方式,不需要消耗礦物燃料,更加環保。”內蒙古百川光熱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竇懷新告訴記者。
據介紹,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綠電比例達到80%,熱力也由綠電加熱,92%的用水實現迴圈利用,剩餘則進入工業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最終產出用於綠色產業的產品。
“今年我們將與園區合作,建設一個以光熱為支撐、為整個園區提供綠色熱能的‘零碳’供能體系。”竇懷新說。
在距離企業15公里的蘇布爾嘎鎮,當地已有不少牧民用上了該企業研發的小型化民用光熱系統。據估算,每戶牧民單個採暖期可節省40%的供暖費,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00千克,既減輕了牧民生活負擔,也改善了當地空氣品質。
近年來,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不斷引進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包括華景、隆基等10家,形成了集風能、光伏、光熱、氫能、儲能、新能源重卡等為一體的“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條,將綠色能源用來生產零碳產品,推動零碳工業體系逐漸形成。
2024年,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新能源產值達到200.9億元,實現翻倍增長,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實現“雙贏”。
探索制定零碳園區標準,開展綠色產品認證
零碳園區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園區管理、企業生產提出了更為精細、更為全面的環保要求,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在快速發展中,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面臨著不少難點與問題。
“一方面是鄂爾多斯地處西部內陸,吸引發達地區頭部企業落地較為困難;另一方面在綠色電力系統配套、相關標準認定以及綠色產品認證等方面沒有先例,需要在實踐中摸索。”蒙蘇經濟開發區發展和招商局局長何巨集治說。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先行先試,展開探索。
“我們配套打造零碳創造中心、青青客舍、實驗轉化基地等科技人才服務基地,搭建鄂爾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氫能關鍵裝備檢測實證研發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臺,使企業能夠無縫銜接、就近融入‘風光氫儲車’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何巨集治說。
在標準制定方面,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先後發佈了零碳園區建設多項自治區地方標準。“我們還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制定國家標準《零碳產業園建設導則》,計劃今年上半年發佈,並將在園區內實踐檢驗。”徐建剛介紹。
在綠色產品認證方面,園區於去年8月成立了凈零工業環境服務(內蒙古)公司,幫助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綠色低碳產品認證等方面服務。園區還建立了能碳管理平臺,目前52家規上企業已接入平臺。
“零碳園區建設是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構建零碳生態,打造綠色轉型先行區、興業富民示範地。以建設綠色電力消納集中地、綠色製造業集聚地、綠色商品出口貿易集散地為牽引,著力打造零碳產業園升級版,提升綠色轉型競爭力。”蒙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崔永平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