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卓馭科技AI首席技術官陳曉智,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公佈了新一代智慧駕駛解決方案GenDrive,同時詳細分享了卓馭在世界模型、生成式智駕,以及面向L3/L4高級別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
傳統的端到端方案,大都是基於預測範式+模仿學習的架構,可以理解為基於直覺的一次性動作預測的過程。而基於模仿學習的端到端模型,從大量駕駛數據中學習到的實際是“平均司機”的駕駛風格,和用戶的駕駛偏好可能存在偏差。
卓馭提出的端到端世界模型,可以推理輸出最符合使用者意圖的駕駛軌跡。具體到功能上,GenDrive突破了智慧駕駛系統駕駛風格“同質化”的瓶頸,使智駕系統實現千人千面的駕駛風格,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GenDrive生成式智駕的相關功能將於今年內實現相關車型的量產搭載落地。
會後,陳曉智還接受了媒體採訪。他提到,卓馭一直倡導推動高階智駕普及,2023年把全國無圖高速領航下放到10萬出頭車型,2024年又把記憶城市領航下放到10萬出頭的車型,卓馭擅長把高階智駕功能下放到更低價位區間車型。
提到成本,陳曉智說,卓馭目前用7V攝像頭再加32tops的算力平臺,就可以跑城市領航,這對當前常見的動不動要有鐳射、有幾百tops算力的平臺,會有比較大的成本空間,而要下放到更低價位區間的車型,還是會有一些壓力和挑戰,卓馭能支援更簡單的硬體就能跑城市領航,會有一定優勢,對客戶來說推動標配會更容易一些。
圍繞要不要搭載雷射雷達問題,不同廠商出現較大分歧,如特斯拉和小鵬明確“不用”,而華為和理想則全系標配。
陳曉智對此表示,鐳射的作用是提供冗餘安全性,但裝不裝鐳射不僅要考慮整車成本,還要考慮車型定位,甚至考慮市場宣傳需求,裝不裝鐳射也不見得完全是對於智駕系統的考量。
“從技術角度,沒有雷射不影響基礎能力。”陳曉智說,特斯拉的FSD基礎能力,包括安全性、舒適性、擬人性都非常強。但如果要應對一些比較極端場景,比如夜晚有逆光大燈,一個靜止的黑衣人,這確實是視覺弱視的場景,加上鐳射會發揮一定作用,這也是L3、L4級自動駕駛要考慮比較極端的場景。
與此同時,很多主機廠選擇了自研+供應商合作的技術模式,供應商的角色從單純的方案交付者轉變到技術賦能者的地位,供應商和車企的協作模式未來將發生哪些變化?
陳曉智對此回應表示,卓馭作為供應商,給客戶的提供方式本身是比較靈活的,在硬體、軟體、演算法各個層面都可以提供相應的合作,比如有的客戶想要一個交鑰匙方案,軟硬體都可以給整套方案;有的客戶可能自己做硬體,或者在第三方採購硬體,卓馭也可以只提供軟體演算法;甚至有的客戶有自研團隊,提出需要提供工具链,或者只要部分演算法,卓驭也可以提供。合作模式本身比較靈活,會針對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合作選項。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智駕下沉,一台10萬以內的車也開始搭載這樣的技術,與一台二三十萬的智駕車,對消費者來說,實際體驗會有怎樣的不同?
陳曉智坦言,對不同價位方案的區分度,絕大部分場景能力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在一些比較極端工況會有區別,類似於不同的車可能會有不同的馬達,有的單電機,有的雙電機,從開車角度並沒有太大區別,但遇到地面濕滑場景,或者下雪天,雙電機可能會好一點;對於智駕,比如追求極致運動、等紅綠燈等場景,希望有聲浪伴隨場景可能會有一些區別。
他強調,大部分場景下,兩者都有相同的安全性、舒適性、擬人性,只有在一些具體場景有區別。他舉例說,比如可通過性,相對低成本的方案,可能在一些狹窄的路段不能通過,它就會告訴使用者不能通過,或者剎停后等待接管;更高成本的配置,可能在更窄的路通過。
南方+記者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