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與柏格華納在上世紀90年代攜手,開啟了家用車雙離合變速箱的研發之旅。2003年,大眾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載雙離合變速箱的高爾夫R32,這款變速箱被命名為DQ250,是一款幹式雙離合變速箱。自那時起,大眾不斷深耕雙離合技術,至今已開發出DQ200、DQ380、DQ381、DQ500、DQ400e、DL501、DL382和DL800等多款變速箱,其中DQ400e是一款專為混動系統設計的“三離合變速箱”。
儘管雙離合變速箱在初期遭遇了穩定性問題,如“死亡閃爍”和低速頓挫等故障,且大眾在處理國內外車主問題時存在區別對待,引發了廣泛批評,最終在央視315晚會上被曝光才得以解決。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借助大眾與柏格華納的努力,以及國內豐富的用戶反饋數據,雙離合變速箱在材料、潤滑、散熱和控制邏輯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提升,穩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大眾堅持使用雙離合變速箱的背後,有著深刻的戰略佈局考量。自動變速箱作為燃油車核心技術之一,長期被采埃孚、愛信等企業所控制,形成了難以突破的專利壁壘。為了避免在變速箱技術上受制於人,大眾急需完善自身生產線,實現自動變速箱的自主研發。而雙離合變速箱,因其傳遞效率高、油耗低,且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自然成為了大眾的理想選擇。
雙離合變速箱最初應用於賽車領域,其原理類似於兩套手動變速箱的組合,通過電控多片離合器協調切換兩個離合器片,實現快速換擋。這種變速箱結構簡單,傳遞效率高,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大眾與柏格華納聯合研發的雙離合變速箱,柏格華納負責雙離合模組,大眾則負責機械部分設計。隨著大眾大規模普及雙離合變速箱,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得雙離合變速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然而,雙離合變速箱並非完美無缺。其低速頓挫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這主要是由於雙離合變速箱在降檔時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在急加速等情況下容易出現頓挫。為了減少頓挫幾率,大眾不斷優化雙離合變速箱的換擋邏輯,但這也可能影響到汽車低速時的動力表現。在日常駕駛中,車主可以通過避免跟車過緊、學會利用發動機阻力控制車速、預判路況提前加速等方式,降低雙離合變速箱觸發頓挫的幾率。
雙離合變速箱的壽命與車主的駕駛習慣和路況密切相關。雖然雙離合變速箱的設計壽命基本可以達到與發動機同壽,但由於其工作原理涉及摩擦,因此相對於使用液力變矩器的變速箱來說,雙離合模組更易於磨損。車主應定期檢測離合器摩擦片的間隙,並根據使用強度及時更換磨損件。同時,在日常行駛中,幹式雙離合車型應盡量避免涉水,以降低故障風險。為了延長雙離合變速箱的使用壽命,車主在擁堵路況下可以採用手動模式減少自動換擋頻率,避免過於溫柔的駕駛方式導致摩擦片長時間摩擦產生過多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