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3歲寶寶反覆腹痛,以為是吃壞肚子,結果竟然是……
更新于:2025-04-04 12:21:59

“孩子一直喊肚子痛,掛了水也沒有好轉,到底是怎麼了?”在紹興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門診,一位寶媽焦急地詢問醫生,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到底生了什麼病。

原來,3歲的寶寶小巨集(化名)已經腹痛、嘔吐7天,起初以為是吃壞肚子了,在就近醫院輸液護胃3天后,腹痛還是不見好,於是媽媽帶他來到市婦保院就診,希望進行全面評估與診治。

兒內科施明智主診醫師接診后,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考慮到孩子腹痛癥狀明顯,但不拒按,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考慮“IgA血管炎”疾病可能性,建議行電子胃鏡檢查術進一步確診。

醫生的初步診斷雖然只是給出了一個近似答案,但對小巨集媽媽來說就像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原本焦慮的情緒被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與人文關懷逐漸撫平。

為了儘快確診,防止病情反覆,殷國鋒副主診醫師立即聯繫兒童內鏡中心做好相關準備,在無痛麻醉下開展電子胃鏡檢查術。術中提示“胃幽門部可見糜爛、出血斑,十二指腸降部可見潰瘍”,明確了“IgA血管炎”的診斷。經過針對性治療,孩子的腹痛得到完全控制,小巨集一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該疾病除腹痛、嘔吐的癥狀外,後續可能會出現皮疹、關節痛等表現,施醫生特別叮囑小巨集媽媽,出院后一定要時刻觀察,定期複診。

“施醫生,寶寶腿上長出了大塊的紫紅色皮疹。要是沒有您的提醒,我估計要嚇死了!”小巨集媽媽帶著孩子複診時,已不像前次那麼焦慮。經過醫生評估與調整用藥,病情得到控制,後續隨訪中瞭解到小巨集已經完全恢復。

科普連結:

什麼是IgA血管炎?

IgA血管炎(簡稱IgAV),曾用名: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常發生的血管炎,其中4-6歲發病率最高,男孩多於女孩,與多種其他形式的系統性血管炎不同,絕大多數IgAV病例都為自限性。

發病原因未明確,約一半的IgAV病例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特別是由鏈球菌引發的感染。其他感染性病原體、疫苗接種和昆蟲叮咬也可能觸發IgAV。同時相關藥物、食物等也可能有關。

血管炎怎麼會出現腹痛癥狀?

IgAV相關的胃腸道疼痛是由黏膜下出血和水腫引起。內鏡檢查可見紫癜性病變,通常位於十二指腸降部、胃和結腸。小巨集就屬於此種情況。

除了胃腸道癥狀,患者還可能出現可觸性紫癜、關節炎/關節痛、腹痛、腎臟病,需儘早診治,警惕腎臟損害,前期可出現血尿、蛋白尿、甚至管型尿,部分可發生腎衰竭。

醫生提醒,兒童腹痛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家長們切莫大意。如果發現孩子說“肚子疼”,請及時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查看有無其他癥狀,若腹痛一直無法緩解或比較嚴重,請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越牛新聞綜合)

【來源:紹興網_新聞】

放假通知!
放假通知!
2025-03-26 05:01:55
動起來,體重降下來
動起來,體重降下來
2025-03-26 05:03:01
23家企業上榜!
23家企業上榜!
2025-03-26 05:07:22
呂梁山上蒼鷺蹁跹
呂梁山上蒼鷺蹁跹
2025-03-26 0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