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的業務中,常常會提到“沉睡帳戶”這個概念。什麼是“沉睡帳戶”?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介紹,“沉睡帳戶”主要包括5年及以上未發生存現、取現、轉帳、消費等主動交易,帳戶中有餘額的活期儲蓄帳戶或結算帳戶,以及到期不自動轉存,且到期之日起5年及以上未發生主動交易的定期存款帳戶。
2023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銀行“沉睡帳戶”提醒提示專項工作。各家銀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聯繫消費者,説明其瞭解自身銀行帳戶開立情況,及時查看、使用或註銷冗餘帳戶,喚醒沉睡的“錢袋子”。
“不少消費者辦理過多張銀行卡,但有的銀行卡並未經常使用,這些銀行卡帳戶就可能成為‘沉睡帳戶’。”董希淼說,“沉睡帳戶”收益較低,會導致消費者資金長期閑置,也可能使消費者面臨電信詐騙風險。通過喚醒“沉睡帳戶”,消費者可以充分歸集並妥善使用散落在帳戶中的資金,提升資產收益率,更好保障個人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對銀行而言,清理“沉睡帳戶”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消費者如何瞭解自己的“沉睡帳戶”情況呢?據介紹,銀行會通過營業網點、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發佈相關公告、提示,並通過電話外呼、手機簡訊、微信或手機銀行推送消息等方式,對“沉睡帳戶”持有人進行提醒。消費者可關注各銀行官網和公眾號推送的有關資訊,前往銀行網點查詢,也可通過“雲閃付”手機應用的“一鍵查卡”功能,或是網銀等查詢銀行卡帳戶,瞭解自己的賬戶狀況。
為提升消費者喚醒“沉睡帳戶”的獲得感,一些銀行修訂完善費用減免政策,對轉帳卡或存摺丟失的客戶減免掛失手續費。據江西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消費者應注意,部分“沉睡帳戶”如無特殊減免,可能會收取轉帳卡年費或小額帳戶管理費等,消費者可諮詢銀行機構是否有減免政策,根據自身意願繼續保留帳戶或銷戶。
此外,專家提醒消費者,有不法分子會假冒銀行工作人員,打著清理“沉睡帳戶”的幌子,騙取個人賬戶資訊。對此,消費者應注意辨別,通過正規渠道辦理相關業務。
天津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對陌生簡訊、電話、網路連結提高警惕。“提醒提示環節的目的在於通知觸達,除必要的身份核實外,通知人不會向被通知人索要過多個人資訊。如果在溝通過程中,消費者遇到通知人過分探詢非必要信息的情況,例如被要求提供帳號密碼、驗證碼等資訊或進行轉帳操作,應保持警惕,防範電信詐騙風險,謹慎點擊或下載來歷不明的連結、軟體。”這位負責人說。
“消費者要提高防範意識,切莫出租、出借、出售本人名下的銀行帳戶,以防被不法分子用於洗錢、電信網路詐騙和跨境網路賭博等違法行為。”董希淼說,如遇到疑似違法犯罪行為,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聯繫開戶銀行對相關帳戶採取管控措施。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