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姨自退休後,生活變得悠閒許多,每天不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是和幾位老友在棋牌室打麻將。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自己稍微走動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心中不禁疑惑:“我的身體到底怎麼了?”
最近,她的老友張叔叔從外地回來,兩人一見面,張叔叔就驚訝地說:“吳阿姨,你怎麼看起來這麼憔悴?”
吳阿姨嘆了口氣,把自己的煩惱傾訴了一番,張叔叔聽後神秘一笑:“別擔心,你知道嗎,現在有個新發現,說每天走夠一定的步數,就能抵消久坐的危害,心血管也能變得更強健!”
吳阿姨一聽這話,頓時心生好奇,這辦法真的可行嗎?如果可行的話,又應該走多少步呢?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久坐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通過簡單的走路來抵消這一危害,並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呢?
01每日走夠這個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年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無論久坐多少時間,每天走足夠的步數都能減少早死的風險,並且降低心臟病的可能性。
該研究涉及72174名平均年齡為61.1歲的參與者,其中女性佔57.9%。
研究結果表明,對於久坐時間較長的群體(每天≥10.5小時),每天步行9000到10500步之間,全因死亡率最低。
而久坐時間較短的群體(每天<10.5小時),最佳步數為10300步。
對於降低全因死亡率,每天至少要走4100到4400步,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步數門檻為4300步,理想步數則為9700到9800步。
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每天步行超過4500步的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77%。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步行要適度,過量的步行可能會適得其反,建議根據個人體力調整步數。
02走出健康,只需簡單三步
雖然走路是一項簡單的運動,但要想真正走出健康,還是有一些講究的。
1、走路速度
走路時,應該根據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步伐。
一般來說,慢步走(每分鐘70到90步)適合年紀較大或身體較弱的人,正常步伐(每分鐘90到120步)是多數人的日常速度,快步走(每分鐘120到140步)則對心肺功能有顯著益處。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盡量選擇快步走,有助於預防多種疾病。
2、走路時間
2024年6月《肥胖》雜誌的研究指出,下午6點之後是最佳運動時段,這時候進行鍛煉對於降低血糖和促進心血管健康最為有效。
此外,傍晚鍛煉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總體死亡風險。
3、走路地點
202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公園或綠地中散步一小時,不僅能夠改善身體健康,還能有效減少與壓力相關的大腦活動,預防焦慮和抑鬱症。
選擇自然環境中散步,比在商業區或購物中心散步效果更好。
03若走路沒有這3種習慣,身體還很健康
走路不僅是一種鍛煉方式,還能作為身體健康的“信使”,通過步態和姿勢的改變,反映出潛在的健康問題,下面是3種需要留意的走路異常情況:
1、手臂不擺動——帕金森病
正常走路時,手臂會自然擺動,幫助身體保持平衡。
如果你或身邊人走路時手臂不擺動,尤其是一側的手臂,可能要警惕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
帕金森病常常表現為肌肉僵硬、運動遲緩等癥狀,及時就醫檢查很重要。
2、走路速度變慢——心肺功能下降
年紀大了,走路速度變慢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速度明顯變慢,可能提示心肺功能下降,甚至是骨關節炎或肌少症。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健康走路速度應該保持在每秒0.8米以上,如果低於0.6米/秒,需要關注健康情況。
3、走路畫圈——腦梗塞
走路時如果出現一側身體無力,步態像“畫圈”一樣不穩,警惕可能是腦梗塞的預警。
腦部血管阻塞會導致一側身體行動不便,及時就醫檢查可以預防更嚴重的腦梗發生。
對於久坐的中老年人來說,每天走夠一定的步數,不僅能抵消久坐的危害,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就在腳下,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走出健康的每一步!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