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梅是全劇中最幸福的女人。
她出身於幹部家庭,又有個全心全意愛自己且上進的丈夫,算得上是人生贏家。
不過她這份幸福並不純粹,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秉義,甚至對整個周家的算計得來的。
早在郝冬梅插隊時就已經開始了,她當時的處境並不好。
父母還未恢復名譽,連他們具體在哪都不知道,她身上還背著不好的名聲,前途一片暗淡。
秉義則不同,他身家清白,又很努力,可以說未來的前途是光明的。
周秉義被瀋陽軍區的副政委欣賞,直接要他去當秘書,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換做平常人,為了前途,與郝冬梅分手是必然的選擇。
他考慮到冬梅父母的情況,為了跟郝冬梅在一起,他放棄了好不容易得來的升遷機會。
郝冬梅知道后,找秉義興師問罪,她覺得自卑,甚至配不上秉義。
當秉義說:“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希望我們的關係從同一類人變成為一個人。”
面對一個男人這樣深情的表達,郝冬梅是無法招架的,兩個人順理成章的結了婚。
愛情是自私的,哪怕另一邊因為自己受牽連也要在一起。
而這裡也包含著算計,視為如何秉義沒有才華,或者和她一個出身,郝冬梅會選擇他嗎?
所以這段婚姻,愛情佔一部分,郝冬梅想給自己找個靠山也是真,她利用了秉義對她的愛。
後來兩個人被調回來了,秉義和冬梅住到了娘家,她開始了另一種算計。
最典型的就是送茶葉事件,當郝冬梅父母得罪了秉義父母時,她並沒有妥善解決這件事。
雖然她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可畢竟是自己家人關起來吵架,沒多大影響。
反而是秉義衝在最前面,在明知周家為什麼生氣時,他還是告訴周父,他不能生育,郝冬梅不離不棄。
果然周父聽到了這個消息后,他不再生氣 反而勸秉義好好過日子。
其實真實情況是郝冬梅在插隊時落下了病根,是她無法生育。
面對秉義對周父撒謊,她選擇了沉默,硬生生的讓秉義背了這口大鍋,其實她什麼都知道。
她對父母說:“這老周家兩個兒子呢,而且秉義的弟媳婦現在已經懷上了,傳宗接代沒問題。”
但大家都明白,誰不想有自己的後代呢,郝冬梅知道,一旦老周家知道自己不能生育。
即使不攪合秉義離婚,她在周家的地位也將會一落千丈,這是她不想看到的。
只有利用周家對她的愧疚,她的日子才能過得省心。
結果正如她所料,對比任勞任怨的鄭娟,周家對待她的態度更像是招待貴客,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
而她將事情告訴給了父母,那麼父母對秉義自然愧疚,那麼秉義仕途有什麼需要,父母都會毫不保留的説明。
只有將秉義和父母的利益捆在一條船上,秉義才能更安穩的待在她的身邊。
這個時候,她利用的就不僅僅是秉義對她純粹的愛情,更多是利益考量。
秉義想升遷,她們家有能力,這更像是一種利益互換。
問題是這種互換真的是公平嗎?其實一點也不公平,秉義和周家都太過於憋屈了。
秉義為了結婚,放棄了更好的機會,即使後面冬梅家沒少説明,但也是費時費力。
秉義這麼多年陪在她的父母身邊,得到了照顧。
生養秉義的周家父母卻沒有得到兒子的照顧,甚至還要忍受著親家看不上的屈辱。
面對種種,郝冬梅裝聾作啞,在所有人眼裡繼續扮演著賢慧的妻子,孝順的兒媳。
原著裡,直到秉義生病,他臨終交代郝冬梅,要為自己而活。
即使死亡,秉義還是放心不下妻子,為她想好退路。
其實秉義的想法沒錯,他希望冬梅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一個好的歸宿。
可她在秉義去世后三個月就再婚了,速度之快讓人驚訝。
對方是個富豪,已經70多歲了。婚後郝冬梅做了整容手術,日子過得很滋潤。
當她和秉昆在大街上相遇,甚至想假裝不認識,客套寒暄后,她離開了。
郝冬梅要定居國外,以後都不會回來了。
秉昆獨白:因為哥哥的離世,他們和曾經的嫂子不會繼續來往了。如同兩條道上的車,互相掛了幾十年,而現在分開,各上各的道了。
回顧秉義這一生,除了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圍著郝冬梅家裡轉。
到頭來,他死後了無牽掛,而所有人都開始新的生活,到底是可笑還是可悲呢,沒人能給出答案。@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