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真正的挑戰,已不再僅僅是保住一份工作或順利度過又一個季度,而是要打造一份即便面對變故也不會崩塌的職業。這就需要職業韌性:即便是腳下的根基發生動搖,也能夠適應變化、主動出擊並保持沉穩。
我曾共事過的一位高管(我們暫且稱她為瑪麗索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建立信任、推動工作成效並交出亮眼業績,然而,在一次公司重組中,她的職位卻突然被裁撤。沒有任何商討,也沒有過渡計劃。僅僅是幾句禮貌的安撫話語、一份離職補償金,以及一封措辭謹慎的電子郵件,一切就畫上了句號。
但瑪麗索爾並未因不確定性而陷入癱瘓,而是主動掌控局面。她聯繫了值得信賴的導師,借助自己的人脈網路,並與一位高管教練合作,同時也給自己留出了多年來的首次喘息空間。隨後,在對自己的下一步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后,她重新置放了自己的專業優勢,轉而投身更廣泛的人力資源領域,這一領域充分認可她多年來精心打磨的各項技能。
她的經歷並非個例。如今,裁員、薪資停滯不前、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進程、不斷變化的勞動法,以及職場期望的演變,使得工作穩定性如同鏡花水月。即便是最兢兢業業的專業人士,也難以倖免職場的動蕩,拿固定薪水的員工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如今真正的挑戰,已不再僅僅是保住一份工作或順利度過又一個季度,而是要打造一份即便面對變故也不會崩塌的職業。這就需要職業韌性:即便是腳下的根基發生動搖,也能夠適應變化、主動出擊並保持沉穩,就像瑪麗索爾所做的那樣。
打造職業韌性的四種方法
職業韌性並非出於恐懼而死守一份工作,而是要學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做出調整。
我在多明尼加共和國長大,在祖父母的教導下,我從小就懂得未雨綢繆。我的家人會備足食品和應急物資,這並非出於偏執,而是源於一種深刻認知: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在工作中同樣如此,不確定性要求我們具備自我認知和準備意識。這意味著即便選擇看似有限,也要培養成長型思維,時刻準備好重新出發。以下四種策略或許能有所説明:
1. 明確你的底線
職業的長久發展,並非僅僅意味著保住一份工作,而是要在你可能承擔的眾多角色中,清楚什麼對你來說最為重要。明確自己的必備條件、價值觀和風險承受能力,能在情況迅速變化時,助你做出艱難決策。
問問自己:
● 我能否從容應對不確定性,還是會因此驚慌失措?如果穩定性對你至關重要,那就專注於培養那些能讓你適應變化、始終保持職場競爭力的技能,無論行業如何變遷。
● 我會為了更有意義的工作而接受降薪嗎?如果使命感是你的驅動力,那就考慮那些與你的價值觀、興趣相符,或者能產生你期望影響力的工作,即便這意味著暫時的經濟犧牲。
● 我願意回到每周在辦公室工作五天的模式嗎?如果靈活性是你的首要考量,那就開始培養技能、拓展人脈,為自己打開遠端或混合辦公的機會之門。
● 我會接受與我價值觀相悖的工作嗎?如果職業選擇中道德一致性對你至關重要,那就去尋找那些使命和做法你能夠認同的工作和組織。
● 我知道裁員後留下的團隊成員會負擔過重,還會同意裁員嗎?如果以公平和尊嚴的方式領導工作是你最看重的,那就思考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你會爭取分階段進行嗎?還是會為團隊爭取更多支援?又或者這會成為你離職的契機?
你的回答並非只是理論層面的。它們能幫你設定職業的邊界。現在就清楚自己的底線,以便日後在緊迫情況迫使你行動之前,就能從容應對艱難抉擇。
2. 培養適應能力與靈活性
職業韌性如同肌肉,你可以通過強化情商、拓展技能儲備,並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做出轉變來鍛煉它。為了在當前工作中增強適應能力與靈活性:
理解你在大局中的角色。關注你的工作如何與更廣泛的業務職能和目標相聯繫。積極跨團隊協作,解決反覆出現的痛點問題,主動承擔能拓展專業知識、幫助你學習新技能的專案。機會往往源於走出你當下的直接職責範圍。
在壓力下保持沉穩。在高風險、不確定的環境中,清晰的思考和自我調節能力至關重要。識別自己的壓力觸發點,並在它們失控之前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建立一些能幫助你恢復狀態的日常習慣,比如正念練習、呼吸練習、自我反思,或者與導師或同事交流。
押注於你的高價值技能。人工智慧目前還無法取代領導力、創造力或情商。承擔具有挑戰性的專案,抓住管理機會,提升你解決問題、洞察局勢以及即時適應變化的能力。通過觀察人們在哪些問題上總是向你求助、哪些問題你能輕鬆解決,以及你的獨特見解在哪裡產生最大影響,來識別你的高價值技能。這些技能越強大,你創造的職業選擇就越多。
將學習融入工作,而非僅作為備用計劃。德勤《2024年職場技能調查》發現,87%的專業人士認為適應能力和領導力是職業發展的關鍵。這進一步表明,持續學習,無論是關於人工智慧、行業趨勢,還是新的職場技術,對於長期成功至關重要。把每一次挫折都視為學習機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無效,以及如何改進。通過留出時間提升技能、定期尋求反饋,並對新工具和行業變化保持好奇心,將學習融入你的工作流程。日積月累,這些微小而持續的努力會帶來顯著成效。
3. 深化人際關係
你的職業安全網不僅僅是你的簡歷,那些願意為你擔保、提供支持和見解,並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為你打開機會之門的人,會進一步鞏固它。
建立超越當前工作和公司的人際關係。有目的地拓展人脈,與那些能拓展你思維、支援你成長的人建立聯繫。加入行業團體、諮詢委員會或初級董事會、校友圈子,或者基於身份認同的社群。參與像Slack社群、Discord群組或行業論壇這樣的數字空間,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參加線下活動。參與討論、分享見解,或者僅僅是“露個面”,都可能帶來新的人脈、機會、合作以及你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職業見解。
培養深厚的人際關係,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領英人脈層面。通過投入精力建立友誼、在同事需要支援時伸出援手、參與社區志願活動、指導他人,以及參與能讓你充滿活力的創意社群,超越單純的事務性交往。為他人提供幫助能營造善意、加深信任,而且感覺很棒。
關心你在職場中的摯友。他們可能是你職業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畢馬威的一項“職場摯友”研究發現,擁有職場摯友會讓人在工作中更快樂、更滿足。
4. 規劃你的下一個最佳選擇
倘若明天你失業了,你的計劃是什麼?
也許你的下一個最佳選擇並非你最初設想的那樣。你曾經忽視的某個職位,現在可能與你的技能和興趣相匹配。一次暫時的轉變,或許會開啟意想不到的機會之門。
設定職業定期審視節奏。你無需每天都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但等到危機迫使你行動,絕非良策。相反:
● 每季度:進行一次自我評估。你在成長嗎?你的技能是否仍然适用?工作給你帶來的是活力還是疲憊?
● 每年:重新評估你的職業道路。你是否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你需要為哪些風險或機會做好準備?
積極主動並不意味著要不停地找工作,而是要在必要之前保持头脑清醒、做好準備。
塑造個人形象。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高管,還是初入職場,你的聲譽都是一項資產。在領英、Polywork、Lunchclub或行業特定平臺上保持活躍。參與專業群組討論,分享你的專業知識。當人們瞭解你的優勢以及你的立場時,合適的機會自然會找上門來。
讓值得信賴的人知道你對新機會持開放態度。你的下一份工作,或許來自一次交談,而非招聘啟事。在你需要改變之前,建立能讓你留在他人視線中的人際關係。
不拘泥於職位頭銜。留意哪些事情能讓你充滿活力,哪些任務讓你感覺可持續而非耗盡精力,以及你的技能在哪些方面能創造價值。考慮那些能提供穩定財務或成長空間的工作。探索相鄰行業,或者思考運用自身優勢和興趣的新方式。
隨時備好相關材料。將你的簡歷、工作樣本和重要聯繫人資訊整理在一個易於找到的地方。保存推薦信、出色的專案成果,以及任何媒體報導或讚譽,以便為機會或意外變化做好準備。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未雨綢繆。儘早探索各種選擇,意味著在做出改變時壓力更小、更能掌控局面。
重新調整期望。計劃的改變並非失敗,而是靈活性的體現。你的下一步行動可能與預期不同,但或許會帶你走得更遠。
職業韌性不再與一家公司、一個職位或一份薪水緊密相連,它建立在你既能立足當下,又能駕馭未來變化的能力之上。
我們必須對自己和他人保持戰略性和有意識。相信自己能夠應對不確定性,而不是陷入困境,或因試圖逃避而筋疲力盡。
關鍵詞:職場
黛西·奧赫爾-多明格斯(Daisy Auger-Domínguez)| 文
黛西·奧赫爾-多明格斯是一位企業高管。她在商業、文化和目標的交匯處擁有數十年經驗,曾在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谷歌、迪士尼等擔任領導職務,為企業高管和董事會提供關於打造高信任、高績效和健康團隊的建議。作為一名演講者和戰略家,她幫助領導者應對複雜局面,使其能夠自信、清晰且有影響力地展現自我。
豆包 | 譯 周強 | 編校
清明小長假,本專題限時3天免費閱讀
如果你感興趣,歡迎點擊海報開始“悅”讀吧↓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繫方式
貢獻、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