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劉應強的最後一單:托起一條生命留下半個“冷”包子
更新于:2025-04-02 21:56:42

  綿陽芙蓉溪畔,44歲外賣騎手劉應強的電瓶車靜靜停靠,車把手上還掛著他吃剩下的半塊包子。誰能想到,這竟是他留給世界最後的生活印記。

  3月27日淩晨4點,芙蓉溪夜色如墨,冰冷的河水泛著幽光。“有人落水了!”聞訊趕來的劉應強,縱身一躍,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次“接單”——用生命托舉了另一個生命。

  4月1日上午9時,劉應強的遺體告別儀式在綿陽市殯儀館舉行,社會各界人士自發趕來,送這位平民英雄最後一程。

  劉應強生前照片(劉應強哥哥劉輝提供)

  托舉生命:

  縱身一躍跳河救人 卻不幸去世

  遺體告別儀式當天,哀樂如泣如訴。數十名身著藍色工服的外賣騎手整齊地排列成隊,眼眶裡難掩悲慟。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年齡層的社會人士,都因劉應強的英勇事蹟彙聚於此,為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英雄送行。

  送英雄回家

  上午10點,劉應強年僅 14 歲的兒子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他小小的身軀微微前傾,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父親的骨灰盒。在眾人滿含敬意與心疼的目光注視下,陪著爸爸劉應強踏上了歸鄉之路。

  約40分鐘後,車輛駛入德陽市中江縣黃鹿鎮群力村,車身懸掛的白色挽聯隨風翻卷,與車窗外金黃的油菜花田形成強烈對比。本應是川西壩子最明媚的時節,此刻卻成了送別英雄的哀傷時刻。

  劉應強到“家”了。系著麻繩(四川喪葬習俗)的家人早已守候多時。人群中,大家默默抹淚。

  劉應強追思會現場

  事後調查還原了這位普通外賣小哥生命中最後一次英勇事蹟。3月27日淩晨4 時14分,在完成披薩訂單配送后,劉應強單手緊握電動車把手,另一隻手攥著咬了一口的包子,正等待平臺派單。此時,一聲急促的呼救突然劃破淩晨的寂靜:“有人墜河了!”

  劉應強聞訊后立即停車,與路過的夜班計程車司機楊成明、外賣員周髮金一同來到東津大橋西段河堤處。

  事發地綿陽東津橋

  夜色中,三人發現了在水中撲騰的落水者。情況緊急萬分,來不及過多思考,劉應強準備直接跳下河堤救人。“河堤太高了,直接跳下去,腳會扭傷!”楊成明大聲勸阻,隨後讓劉應強抓住自己的腳,順著河堤滑到河邊。劉應強躍入河中,奮力朝著墜河男子的方向遊去。

  很快,警方和消防救援人員也趕到現場,迅速加入救援行動。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救援接力中,劉應強耗盡最後一絲力氣將落水者推向岸邊。墜河男子被救起並脫離生命危險。但劉應強卻因體力不支,消失在冰冷的江水中。電瓶車上掛著的半個包子已經冷硬,依然在等待他的主人——可劉應強再也不會出現了。

  當天早上8點07分,打撈人員從河底托起他的遺體。

  劉應強的英勇事蹟絕非偶然,而是源於他內心深處始終如一的善良。其父親劉加松回憶道:“2007年,在送貨途中路過拉薩火車站時,發現附近河裡有一名女子跳河輕生,劉應強也是毫不猶豫地衝過去將她救起。”

  托舉家庭:

  180元租房幾乎不買新衣 省吃儉用顧全家

  1981年,劉應強出生在四川中江縣黃鹿鎮群力水庫邊。

  劉應強家附近的水庫

  這位44歲外賣騎手的人生軌跡寫滿輾轉:19歲職高畢業后隨父母奔赴西藏,最初以酒水銷售員身份每日穿梭於商超飯館;2011年,為給家人創造更好生活條件,他毅然轉行建築行業,選擇工價較高卻更辛苦的鋼筋工崗位;2014年嘗試當小包工頭,試圖再多掙點錢,卻因市場經驗不足未能如願。長期在高原從事高強度作業,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2018年,劉應強不得不回到家鄉四川。

  劉應強會開挖掘機,但這項技術工作並不算穩定。沒接到專案時,他便申請成為了外賣騎手,跑一單掙一單錢。他並不想讓自己閑下來,盡可能地想各種法子去掙錢。他用不太寬厚的肩膀,擔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贍養年逾七旬的父母,供養剛上初中的兒子,照顧視障哥哥。

  他駕駛電動車穿梭街巷,風裡來雨裡去。“讓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就足夠了。”為了這個小小的夢想,劉應強對自己能省則省。

  一年前,劉應強在綿陽涪城區一處老舊居民區落腳,以每月180元的低廉價格租下了一處民房,日均租金僅6元。4月1日下午,記者推開劉應強這個“家”的門:不足10平方米的單間內,一張木板床和一張斑駁的木桌佔據了大半空間。

  “房租按季度付,他從來沒欠過。”房東仔細觀察過這位生活節儉的租客,“他總說攢錢要供兒子讀書,自己連瓶水都捨不得買,每天帶著保溫壺從公司接水喝。”

  “他啊,太節約了!”劉應強身邊的人都這樣說。在小組長張顯太的印象里,“他只抽幾塊錢一包的煙。日常穿著除了藍色工作服,幾乎沒有見過他買新衣服。出租屋裡最值錢的物件,恐怕就是那個二手的電飯煲了。”

  工作踏實、責任心強且很有拼勁,是同事們對劉應強的一致評價。“送單量和好評率總是排名小組前列。”張顯太很是佩服:“對於外賣行業來說,想得到盡可能多的好評比較難。但是他每次都能拿到小組最多的好評數。平日里,遇到同事有困難開口求助,只要時間允許,劉應強都會伸出援手。”

  劉應強生前租住的單間

  托舉大愛:

  托舉大愛平臺送31萬元慰問金 政府擬認定其行為為見義勇為

  “他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是家人生活的依靠。”兒子走了,劉加松陷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中難以釋懷。“日子還得向前看。”村裡的鄰居都寬慰著劉應強的家人。

  劉應強用生命托舉起了另一個生命,而他的家人也將得到愛的托舉。

  事件發生後,綿陽遊仙區迅速按程序啟動對劉應強的見義勇為認定工作,3月31日晚11時許,綿陽游仙區委政法委發佈了《關於擬推薦遊仙區人民政府表揚見義勇為公民的公示》。

  餓了么平臺也迅速作出反應,授予他“俠義藍騎士”榮譽稱號,並第一時間派人前往劉應強老家探望安撫其父母,送上31萬元慰問金,全力協助家屬申請保險賠償和撫恤金,協同當地政府和機構進行見義勇為行為的申報認定工作。

  劉應強的平凡人生軌跡裡寫滿輾轉與艱辛。在人生的最後一單,他英勇無懼地托舉了另一個生命,也托舉起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四川新聞網 記者 余開洋 樂怡稼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