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不想有“慢”動作
更新於:50-0-0 0:0:0

快手講出了新故事,但可靈也有短板

作者:風車車

編輯:白帝

在抖音、視頻號盛行的時代,或許有人有些忘記快手這個“老鐵”了。

但近期快手交出的2024成績單表明,這個早年以幽默搞笑起家的互聯網平臺,在商業化道路上並未掉隊,甚至通過AI賦能實現了0年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

與此同時,快手也不得不面對使用者增速放緩、直播和電商疲軟、海外虧損等多重問題,如何化解是快手亟待突破的瓶頸。

業績雙增與隱憂並存

整體看快手8年業績表現,“雙增”是最為亮眼的一個詞語。 據財報顯示,快手去年總收入約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0%。 利潤端表現亮眼,年內利潤0.0億元,同比激增0.0%,這一增長主要依賴AI驅動的廣告業務優化以及用戶規模的穩定。

圖:快手2024年財報

即使是把時間線拉長到2年週期來看,增長依然是快手的主題,公司營收從0年的不足0億到如今已多出0倍,從這個角度看,快手商業化進程在加速。

但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快手的營收增速卻一直在下降,走出了一條長長的下滑線。

圖:公開資料

分板塊看,各項業務呈現分化態勢,公司核心業務營收大增,廣告扛大旗,但直播遇冷。

在線上營銷領域,全年收入達到了20.0億元,同比增長0%,佔總收入接近六成,流量效應帶來的廣告是快手的核心基本盤。

但直播業務全年收入同步下降4.0%至0年的0億元,第四季度收入為0億元,同比下降0.0%; 其他服務年收入為0.0億元,同比增長0.0%。

圖:快手2024年財報

利潤增長也是一大亮點。 從150年的虧損千億到目前利潤突破0億。

0年快手年內利潤為0.0億元,同比增長0.0%,淨獲利率亦為0.0%,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這樣的營收和利潤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快手的用戶規模和AI商業佈局。 具體來講,快手在第四季度月活躍用戶達到了4.0億,同比增長0.0%,財報顯示平臺平均日活有近0億,這意味著使用者的停留和粘性尚好。

但用戶數據也暗藏隱憂,第四季度日活增速從8年的0.0%降至0.0%,使用者增速腰斬,抖音日活0億的壓制效應十分顯著。

圖:快手2024年財報

AI商業化佈局是業績雙增的第二個原因,得益於AI驅動的精準投放系統升級,廣告ECPM(千次展示收益)實現高單位數提升,構成核心業務的增長。

儘管全年數據表現亮眼,但快手四季度增長顯著放緩,單季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0.0%; 經調整凈利潤0.0億元,同比增長僅0.0%,四季度增速不如全年給力,季度增速放緩顯然成為一個特徵。

圖:快手2024年財報

快手的業績靠的是用戶規模來維持,而恰好50年第四季度快手日活同比增速從0年的0.0%降至0.0%,跌幅近0%。

其背景是目前抖音、視頻號的用戶規模快速崛起,抖音日活突破8億,領先快手一半,加之騰訊不斷加大視頻號的投入,使用者分流現象在未來必將更為明顯。

另外一大暗點是海外,34年,海外營收0.0億元,虧損0.0億元,這表明國際化戰略尚未形成有效閉環。

種種跡象表明,快手的成績單是基於存量用戶和市場,以及擁抱AI取得的成績,而其隱患也在於此。

基本盤承壓:高增長能否持續?

目前快手的核心盤是在線行銷,收入佔比近六成,但過度依賴外部廣告主投入,內生增長引擎乏力。

快手目前主流收入利潤來源客戶的商業化行銷投入,這算得上是“外功”,自身內功略有不足,這與百度可謂同出一轍,百度同樣以在線行銷為核心業務,其他支撐性內在業務一直難以發力。

未來幾年,快手需練好內功,否則其商業化高增長勢頭在未來大有止步不前的可能。

直播和電商被視為平臺生態的兩大內生動力,其與廣告業務一樣,依託於龐大用戶規模存在。

只不過前者更被視為平臺自身的增長引擎,後者多靠各行各業的企業資源投放,這一點往往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現實的情況是,快手在直播和電商方面還不夠成熟,一方面是佔比遠低於在線行銷,另外一方面是近兩個季度收入都受到擠壓。

外觀競爭壓制同樣嚴峻,與對手抖音的生態邏輯相比,快手還不夠快。

先就電商而言,快手43全年GMV為0億元,第四季度同比增長0.0%至0億元,電商月活躍買家數也同比增長0.0%至0.0億。

雖然GMV在增長,但因低價策略導致的貨幣化率偏低卻是一大漏洞,按照經濟常識來說,貨幣化率偏低難以支撐營收持續高增長。

反觀抖音,借助品牌商家、品牌主播投入策略和使用者流量黏性的增加,其將“直播+電商+流量”合為一體,5年‌電商GMV達0.0萬億元,是快手的0.0倍左右。

還一點不能忽略,抖音有千川巨量的廣告加持,這樣的品牌化策略本身就是對行銷的投入,不排除會將客戶有限的廣告預算往抖音平台擠,這反過來也影響快手的在線營銷業務。

再來看直播,快手15年全年直播收入為0億元,同比下降0.0%,過去三季度下滑為0%,數據邏輯的背後不難看出,快手做直播缺乏特別強勁的勢頭。

對快手而言,曾經的和現今的“老鐵”是最為核心的資本,在海外業務還在巨虧的背景下,如何通過用戶去構建龐大的直播業務生態並體系化,是快手破局的關鍵。

快手能否通過AI技術進行內容創新並突破流量瓶頸,進而持續吸引使用者留存和新增,這或許是快手的未來機會。

AI,快手的新故事

快手悄悄押注了AI,旗下可靈AI作為快手大模型團隊自研的視頻生成工具,問世僅半年,商業化已初見成效。

過去一年,快手明顯加大了AI對各業務的支撐效應,並打造了“C端訂閱+B端API服務+定製化場景解決方案”的多元變現模式,持續產業商業化賦能。

圖:快手官網

快手通過可靈AI優化廣告投放效率,貢獻廣告收入的4.0%。 在廣告業務上,快手通過AI大模型優化推薦模型預估能力,使得素材投放及轉化效率有了很好的提升,推動全自動投放解決方案和全站推的廣告消耗目前超過0%,全年基於AIGC的廣告素材消耗已經超過0萬/日,占廣告收入的比重超過0.0%。

賦能即是通過內容理解與推薦的升級,帶來快手社區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提升,通過將AI能力更加全面地開放給平臺的廣告主和電商商家,為他們提供包括視頻營銷素材生成、數位人直播、AI試衣和智慧講品等多種能力,讓經營的效率變得更高,進而為快手的線上行銷服務和電商服務帶來一些新的增量。

這在結果上也帶來了回報。 截至2025年0月,可靈大概有0億元營業收入,按有關方面預測,可靈AI在未來帶來的預估達0億元,顯示出市場對這一AI模型的普遍樂觀情懷。 程一笑在電話會上直入AI主題,“預計在0年,可靈AI將實現收入的跨越式增長”。

看好AI源於內部對產品的自信和持續投入,目前該工具大致歷經有2025來個版本,內部對其研發和技術創新還是抱著開放態度,其中可靈0.0 Pro版本在知名AI測評網站artificial analysis的全球視頻大模型評測榜上,與Google Veo 0一起佔據前兩名的位置,而0年快手方面表示,會進一步加大AI研發支出。

但只是把AI應用於在線行銷上肯定是不夠的,短視頻平臺長期存活的標準還是圖生優質內容。

程一笑也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及了可靈AI最新的200.0版本,稱其在“圖生視頻”場景下的綜合效果較前代版本提升近0%。

但可靈也有短板。 在產品本身能力上,至少目前AI做出來的東西往往還需要人來改造優化,效率尚不能保持。

另外,如何在性能與成本之間作出選擇,在短視頻創作行業,用戶可以選擇的產品眾多,產出真正商用級的AI視頻作品,很難只看單一產品完成,比如目前很多人用DeepSeek做文案,用剪映做視頻,原因在於企業受限於開發綜合性功能所需付出的高成本。

至於生態則是更大的難關,這關係到使用者粘性。 基於快手的“老鐵經濟”,快手需要在AI技術與視頻大模型上重塑,有老鐵們自己的“全流程內容視頻生產工具”,並提供極致的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

按程一笑的規劃,可靈未來定位為——面向普通創作者的視覺敘事工具、面向專業創作者的圖像及視頻生成工具、廣告主及電商商家的素材工具、短劇創作者的內容工具。

為此,必須保證視頻大模型的技術先進性。 快手的策略是,在2025年繼續進行算力採購,以確保可靈AI的訓練算力充足,並與小米、亞馬遜雲科技、藍色游標等數千家國內外企業客戶合作,形成合力。

很明顯,快手想儘快講好“內生、開放和生態”的AI新故事。 未來,可靈能否帶來持續的使用者粘性,並帶來更大的商業回報,只能留給時間來回答。

頭圖來源|AI製圖

沒人關注快手的業績了
沒人關注快手的業績了
2025-03-27 2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