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討厭社交,討厭合群,沒有多少朋友,要恭喜你了!
更新于:2025-03-26 07:41:16

01

年輕的時候,總是覺得合群比較好,不合群就容易沒有面子。

看到別人勾肩搭背一起去做事,而看到自己勢單力薄,孤零零一個人,內心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想法,認為自己沒本事,沒面子。

長輩也都告訴我們,在外邊要合群,不合群的人都是沒本事的異類。

由於沒啥經驗,我們也就完全聽信了長輩的說法。再加上上文談到的“自我懷疑”的心理,年輕時候的我們也就偏向於合群了。

這種合群的堅持,並不是長期的,而是暫時的。有一定經歷后,我們不禁會想,合群也沒啥好處,還特別麻煩,合群真的有意義嗎?

這種對於合群的質疑,只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變得愈發強烈。慢慢地,人也就不再合群了,討厭人情世故的社交,沒有多少朋友。這,有可能是好事。

02

人上了年紀,也就看透了社交的真相。

社交的真相是什麼?就兩個字,效益。有利益,那就去跟別人虛與委蛇。沒有利益,誰還認識誰呢?

所謂“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就是這個道理。

有錢有酒有利益,大家還是好朋友。沒錢沒酒沒利益,大家都是陌生人。哪怕我們想跟別人合群,別人也特別討厭我們。

突然有一天,遇到了困難,我們就會找身邊人求説明。那一刻才發現,他們都消失不見了,甚至有的人還拉黑了我們。

再怎麼合群,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哪怕大家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做事,也不過是表面上的逢場作戲而已。

你戴著面具做人,我也戴著面具做人;你騙騙我,我也騙騙你。如果誰當真了,那他才是真正的傻子。

03

低品質的合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在無數老頑固看來,合群就是有面子,高品質的,而獨處就是沒有面子,且低品質的。現實,真的如此嗎?

不見得如此。首先,不一定合群就有面子。一堆窮人合群,身為富人的你,真的就瞧得起他們嗎?肯定是瞧不起的。

其次,一堆人去做事,只會浪費時間,同時失去自我的選擇。你不適合做這件事,但你為了合群,依舊去做了,到頭來沒有任何的收益。

可見,老頑固們認為的“合群有面子,高品質”,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是否有面子,要看一個人的經濟實力。有經濟實力,哪怕這人躲在深山老林,也都有無數人登門拜訪。沒有經濟實力,哪怕就住在鬧市區,也沒有人搭理。

是否高品質,要看一個人的獲益程度。獨處,做點自己擅長、喜歡的事兒,總比合群、隨波逐流的收益率要更高。

04

當一個人討厭社交,討厭合群,沒有多少朋友,說明他越活越“實在”了。

人生在世,沒必要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活得“實在”一點就行了。

何謂“實在”?比如說,知道自己需要錢,那就努力去賺錢;比如說,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那就去做什麼,過上相對應的生活。

自己是個喜歡清靜的人,那就過點清靜的生活。不跟外人有太多的牽扯,不跟討厭的人有太多的往來。

自己是個喜歡極簡的人,那就過點簡單的生活。遠離複雜的人情世故,遠離虛偽的逢場作戲,遠離你謀我算的爾虞我詐,還自己一份心安。

自己是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那就過點獨行俠的生活。想做點什麼,那就聽從本心,去做點什麼,自由瀟灑過好每一天,不被毫無意義的人情世故束縛。

人呐,終究需要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一味心思取悅別人,這並非聰明,恰恰是糊里糊塗。一味心思取悅自己,才算是真的活明白了。

05

寫到最後

不合群的人,難道就是異類嗎?並非異類,只是他們活得比一般人要明白而已。

我一直認為,動不動就認為別人是異類的人,永遠都抱著“偏見”去做人。而這種偏見,往往是狹隘、排斥,且不包容的。

是否合群,跟面子無關,跟是否高質量無關,只跟自己的選擇有關。有這個想法,那就去做。沒有這個想法,那就不做。

至於說“人言可畏”,不過是人情社會的一種“嘴巴說教”罷了。長舌婦說別人幾句,以此來獲得自身的快樂和滿足感。

問題是,不見得這些長舌婦一定比別人活得更好。

想合群就合群,想獨處就獨處。只要自己喜歡,自己合適,自己享受,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