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別太節省,多吃3種肉,補充營養,老了依舊身體健康
更新于:2025-04-01 20:58:24

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年輕人吃肉,我們吃點青菜就行,清淡一點更健康。”

說這話時,臉上透著一股“我很懂養生”的自豪感,仿佛油膩的豬蹄和鮮嫩的牛排是健康路上的絆腳石。

可真相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都在走下坡路,單靠喝稀粥、嚼青菜,可撐不起晚年這副脆弱的身板。

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長期缺乏優質蛋白質和必要的營養素,肌肉會流失得更快,免疫力也會越來越差。這個時候,適量吃些肉,才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法寶。

當然,吃肉並不是讓人每天大口吃肥肉,三餐都用紅燒排骨灌滿肚皮。吃肉也要有講究,選對種類,合理搭配,才能吃得健康、吃得明白。

接下來,就聊聊三種對老年人特別友好的肉類,看看它們憑什麼成為老年人餐桌上的“座上賓”。

第一種:魚肉——營養豐富,保護心血管

要說老年人餐桌上的“明星肉類”,魚肉絕對可以排在第一位。相比豬肉和牛肉,魚肉的脂肪含量低,但蛋白質含量卻一點不輸。

而且,魚肉中的脂肪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有一項涵蓋20多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經常吃魚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很少吃魚的人降低了約30%。

其中,三文魚、沙丁魚、秋刀魚等深海魚類,含有豐富的EPA和DHA,這兩種物質不僅能降低血脂、預防血栓,還對大腦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預防老年失智。

除此之外,魚肉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非常適合腸胃功能較弱的老年人食用。

不過,吃魚也要講究方法,最好選擇蒸、煮、燉的方式,盡量避免油炸或過度烹飪,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成分。

第二種:雞肉——高蛋白,低脂肪,增強免疫力

雞肉是老年人補充蛋白質的“寶藏成分”,尤其是雞胸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卻很高。每100克雞胸肉中,蛋白質含量大約為23克,是同等重量豬肉的1.5倍。

並且,雞肉的脂肪大多聚集於皮下,將皮去除后,其脂肪含量會進一步削減,食用起來也更為健康。

雞肉含有豐富的支鏈氨基酸,這種物質對肌肉組織的維持與修復極為有益。

對於年紀較大的老人來說,肌肉流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而適量食用雞肉可以有效減少肌肉流失,保持身體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雞肉中還含有硒、鋅等微量元素,這些物質對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有著重要作用。

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或者流感高發期,適量吃些雞湯或者燉雞,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

當然,雞肉也要避免過度加工,比如炸雞、燒烤,這些高油高鹽的做法不僅破壞營養,還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好的烹飪方式是清燉、白切或蒸煮,既美味又健康。

第三種:牛肉——補鐵補鋅,增強體力

牛肉向來有“肉中之王”的美譽,含有豐富的鐵、鋅、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是老年人補充能量、增強體力的理想食材。

人體在進入中老年階段后,肌肉的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下降,導致免疫功能降低。

而牛肉中的肌氨酸支鏈氨基酸,對於增加肌肉含量、提升身體活力有著顯著的效果。

此外,牛肉所含的血紅素鐵極易為人體所吸收,這對預防與改善老年人的貧血問題頗具成效。

數據顯示,長期貧血的老年人,認知功能和行動能力都會明顯下降,而牛肉作為一種天然的補鐵食物,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牛肉中的鋅元素還對大腦健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適量攝入牛肉,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預防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不過,牛肉屬於紅肉,過量食用可能增加腸道負擔,老年人每周吃2-3次牛肉,每次100克左右就足夠了。

最好選擇瘦牛肉部位,比如裡脊肉,避免高脂肪部位。

吃肉這件事,不光要選對肉類,還得搭配得當。肉類最好和蔬菜、豆製品一起吃,這樣既能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又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油脂對身體的負擔。

還有,老年人消化能力較弱,肉類最好切得細一些,燉得軟爛一些,這樣更容易消化吸收。

當然,吃肉也不是越多越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為每公斤體重1.0 - 1.2克。

簡而言之,一位體重60公斤的老人,每日需攝取60 - 72克蛋白質,其分量相當於一小塊雞胸肉與一小塊魚肉的總和。

參考資料

[1]老人如何吃肉更健康[J].農家致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