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風潮之下,半年體驗揭秘:不得不說的真相
更新于:2025-03-27 13:19:05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提倡的理念指出,一個人放下的越多,內心越感到富有。

人生達到極致的境界,其實便是簡單與樸素。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追求“極簡生活”?經過半年的體驗,我深有體會,有些觀點不吐不快,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01

存錢變得如此簡單

許多人選擇極簡生活的原因,初衷往往是想通過這種生活方式控制消費,或者說是為了積攢一筆資金;

實際上,極簡生活確實使存錢變得更加容易,以前工資到手后毫無計劃,隨心所欲地消費,有時甚至會提前花費,用購物來安撫自己;

自從開始實行極簡生活以後,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每次工資發放都會謹慎地對待每一分錢,提前規劃好支出和存儲。雖然目前積累的資金不多,但已經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02

更重視物品品質

“少而精”可能是極簡生活的一個關鍵詞;

直到親身實踐極簡生活,我才真正理解到任何物品的品質遠比數量重要;

例如,購物時不再追求多樣性,而是注重“品質+百搭”。衣服品質好,耐穿不易損壞,百搭款式更容易配搭;

這種挑選方式不僅提高了購物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搭配效率,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總結、觀察,無形中提升了生活品質。

03

飲食習慣更為健康

健康飲食的標準是少糖、少鹽、少油;

反之,多糖、多鹽、多油則構成了不健康的飲食;

儘管這些原則眾所周知,大多數年輕人還是無法自控,習慣性地點奶茶、喝濃咖啡、點外賣、食用垃圾食品;

然而,自從我開始實行極簡生活后,也逐步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避免盲目跟風喝奶茶、喝咖啡、點外賣和吃垃圾食品;

轉而開始學習烹飪,自己動手做飯、炒菜、燉肉,這不僅成為了一項興趣愛好和技能,儘管菜品外觀普通,但味道佳且乾淨衛生,這已足夠令人滿足。

04

家務活減少

實行極簡生活后,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購物頻率大大降低,從以前的日收快遞到現在半個月才購物一次,並開始踐行“斷舍離”;

受此影響,家中的物品逐漸減少,無形中大大減輕了家務負擔,小居更為整潔,一進門即被清爽的環境所治癒。

05

內心更為平靜

以往經常無故感到煩躁、疲憊和不安,便會刷手機轉移注意力,但情況並未好轉,放下手機仍感覺疲憊;

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一有空就刷短視頻,越來越成癮。偶爾一瞥手機時間,依依不捨地放下手機,這種感受極為糟糕;

實行極簡生活后,反而心境更為寧靜,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習慣於站在窗前吹風,思緒自由飄渺或完全放空,在自己的世界中探索、閒逛,感受到自由和滿足。

06

出行更加輕鬆

開始極簡生活后,不再沉迷網路虛擬世界,而是更加關注現實生活,購物時會與商販老闆打招呼閒聊幾句;

或者悠閒地騎著單車,細緻觀察周圍,週末更喜歡外出散步,行囊輕便,一個小包足以裝下充電寶、瓶裝水、毛巾和紙巾,簡單又自在。

07

精簡社交圈

現在,我已不再參加那些無意義的活動了,人多熱鬧卻空洞無物,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卻不值一提;

在極簡生活的影響下,我開始精簡自己的社交圈,學會拒絕,珍視那些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並與他們建立更深厚的聯繫。

08

擺脫對物品的焦慮

過去常被莫名其妙的物品所吸引,陷入購物模式;現在購物時會深思熟慮,是否真的需要這樣東西?考慮2到3天,確認真心需要才會下手購買;

而且在使用物品時會充分利用,避免囤積和浪費。這裏推薦一種方法:購物時保留收據,用完一樣勾掉一樣,時刻掌握家中物品流通狀態,自然不會過度購置也減少了浪費。

"少而精"的理念説明我徹底擺脫了對物品的焦慮,把錢花在刀刃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投,這不僅不是恥辱,反而是一種進步。

寫在文末

我非常認同豆瓣上“極簡生活”小組中的一句話:

“極簡生活方式並非苦行僧式自虐,而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經濟化、環保的、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

只有放棄多餘的物質,才能留下更純粹的自我,也只有摒棄不必要的東西,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才能真正輕鬆愉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