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為何能逆向生長?
更新于:2025-03-29 08:07:54

3月26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發佈2024全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130.4億元,同比增長106.9%,經調整凈利潤34.0億元,同比增長185.9%。其中,中國內地營收79.7億元,海外及港澳臺業務營收50.7億元,同比增長375.2%,收入佔比近39%。

溝通會上,泡泡瑪特董事長、CEO王寧的觀點反映了其部分經營思路——“我認為商業最核心的三件事情是,生產力、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

在他的觀察中,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企業一直聚焦於生產力的提升,實現了效率與成本控制的進步。

但如今,中國製造已經足夠成熟,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市場,幾乎都“卷”到了盡頭,如此下去,企業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泡泡瑪特的核心邏輯在於,將精力投入在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上。

王寧將生產關係解釋為公司對於IP合作關係相對開放的狀態,而生產資料則是好的設計和IP,脫離生產力層面的競爭。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之前賣100元的杯子,隨著生產力的優化,10元就可以生產出來。但在當前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有人賠錢賣9元,這造成公司們的生存壓力增加。

泡泡瑪特跑通的方法是,通過IP和設計破局。如果將LABUBU印在杯子上,就是為商品重新注入新的價值,那麼就可以跳出圍繞生產力的內卷競爭。

在王寧眼中,消費需要解決兩件事——滿足感和存在感。在泡泡瑪特近幾年的經營中,他發現,存在感的商業價值大於滿足感,因此企業要做關於提升存在感的事情,要讓IP和相關產品能夠體現品味和潮流,為消費者帶來身份認同。

能夠看出,泡泡瑪特如今的經營主要圍繞IP展開。公司首席運營官司德的發言也印證了這一點:“2020年前後,我們可能更像一家潮流玩具公司,用戶畫像是18歲到35歲的女性。但我們自己還是希望成為一家IP公司,IP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可以跨度很大。”

泡泡瑪特現階段的股價,已經體現了資本對其從潮玩零售商,升級為具有更大想像空間的IP運營集團的看好。

在談及IP時,“平臺化”被高管們多次提及。在公司高管的敘述中,泡泡瑪特的IP採用相對開放的狀態,可以與包括迪士尼、環球在內的其他IP進行跨界合作。王寧認為,這是公司在生產關係上做的一個創新,以此獲得更好的設計師資源和IP孵化能力。

多年前,他就公開表示,泡泡瑪特要做中國版迪士尼。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對標迪士尼的公司眾多,結局多以失敗告終。

站在現在的時間點來看,王寧設立的遠大目標似乎初見眉目。但兩者依然存在本質區別——迪士尼是用內容做IP,需要前期大量資金投入,並以年為時間單位才能驗證IP成功與否;而泡泡瑪特則是用產品做IP,王寧認為,這一模式能讓IP得以更高效地運營。

說到這一點時,他用抖音作為描述參照——“其實相當於抖音一樣,盡量把資源切碎,包括行銷、供應鏈、產品開發等資源,實時關注市場流行的元素,看IP銷售的表現再決定對它的投入。以最快速度判斷一款IP是否值得投入更多資源。所以每年IP排名都是在變的......就相當於演算法一樣,把更多資源給到更合適的IP,它的投入產出比會更高效和有價值一些。”

伴隨著國內與海外經營情況的向好,泡泡瑪特已不滿足於潮玩本身。它先是建立了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又進軍遊戲領域,推出自研手游,還在今年1月推出了珠寶品牌“POPOP”。

業務邊界的拓展雖然可以帶給公司更大發展空間,但其他業務的口碑也會影響到IP形象,有損耗IP價值的風險。

泡泡瑪特目前的股價與2024年年初相比,已翻7倍有餘。發佈財報當天,其股價單日大漲超10%。關於公司業務的很多想像力,或許資本已經以更高的估值溢價反映在其股價上。

對這家風頭正勁的公司而言,需要用更好的業績去支撐被拉滿的期望。鑒於新興品牌層出不窮的海內外市場環境,這依然算得上是個挑戰。(財富中文網)

AI的奉獻
AI的奉獻
2025-03-30 23: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