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末的 95 花大戰吹響內娛幡動的號角后,內娛小生一個個的也摩拳擦掌欲登上擂臺,想讓自己的排名暗自發生變化。
所以就有了開年後,同期有四五部小生主導的作品對打的場景。
顯而易見的是,即使數量占優,他們的熱鬧程度也不比小花對戰。
而問題的根源直指劇本的選擇。
小花選劇本得多方兼顧,鑒前毖後,小生也是如此。
在如今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劇本為王”的創作規律依舊是推動劇火的定海神針。
所以飄今天想簡單地聊聊內娛電視劇小生的選本能力,也給他們歸歸類。
聲明,已經爆火過的或者老牌的不算,今天的參賽選手都是還有上升空間且叫得出名號的。
第一梯隊:找准個人特色后結合題材多變,給觀眾新鮮感,不依賴女主帶飛,借力打力。
王安宇。
他的資源不可否認,但他的聰明點在於,你沒辦法把他直接歸類為常規偶像劇小生的範疇。
他很清楚自己適合的角色類型,古偶盛行,他嘗試過不行后,及時止損,專耕他的現代範疇。
同時利用題材的廣度來避免觀眾對他現代角色的審美疲勞。
他的選本能力呈現明顯的階梯式上升。
早年依賴 IP 改編並沒有闖出什麼名堂,中期開始聚焦班底,多次搭檔正午陽光,奠定口碑基礎。
而待播作品《陷入我們的熱戀》《值得愛》算是他後期選本能力較為成熟的體現。
流量和題材兩手抓,其中《值得愛》算是他選本策略最直觀的呈現——
捕捉角色的成長弧光,借助團隊放大他的演技實力。
劇中挑戰超過 20 歲的年齡跨度,用“愛情”包裹來描繪中年危機、北漂等現實困境。
這也算是內娛小生里少見的嘗試。
另外,小生常見的上位手段就是組 CP,女主得到戲眼,男主再通過 CP 感從女主身上搶走關注度,究其根本還是男主其他表現平平,只有情感上能讓觀眾代入。
但是王安宇卻相反,他是觀眾關注到他以後,才會去討論他與對手的 CP 感如何。
不管是“一璐平安”還是《小巷人家》裡的林棟哲和莊筱婷。
對於他來說,他享受紅利,卻不沉浸在紅利里,他也算得上內娛能獨立行走的小生。
李昀銳。
本以為李昀銳選擇《九重紫》是偶然,後來發現這是必然的,他的選本是穩中求變。
他一直是以有一定班底的 IP 劇為核心,通過高討論度的配角積累觀眾緣。
小林的風險意識還挺強,流量打頭陣,劇再差也不會撲街到查無此人的程度,他還可以趁機提高曝光度。
配角的選擇也都是有複雜、矛盾底色的,不至於過度同質化。
而他目前的待播作,也是如此。
輪到他單抗 IP 改編時,則更謹慎地選擇了製作班底。
同時開始試水其他題材,探索他作為演員的可能性。
當年代劇逐漸成為流量的轉型密碼時,李昀銳早在 23 年 4 月就拍攝了,立項時間甚至早於《小巷人家》。
眼光獨到已經超過內娛目前大多數的小生。
王星越。
有野心版的許凱,又或者於媽魂穿了王星越試圖在內娛有一席之地。
他的眼裡只有對自己的欣賞和對上位的渴望。
王星越的野心是全方面的,之前就聊過他選劇本,大都是恰好適配自己的演技並且能凸顯自身魅力的。
早年的“瘋批偏執”算是開拓了他的一席之地,另換現偶小清新賽道走不通後,就把先前的人設繼續進階,拓展為權謀隱忍。
當觀眾期待“惡女”出圈,他就直接性轉成“惡男”讓觀眾眼前一亮。
待播系列,更是把這種人設發揮到極致,搭檔向涵之的《定風波》就差把“美強慘”刻在腦門上。
《唐宮奇案之青霧風鳴》在有灰度的人設里和白鹿鬥智鬥勇。
某種程度上“不忘本”來形容他挺合適的,不管在什麼劇裡,都能從根本的人設上進行變化,即給了觀眾新鮮感,又不會讓觀眾覺得乏味。
丞磊。
《雲之羽》出圈後,沒有繼續陪著郭導玩複製粘貼的遊戲,而是試圖獨立行走。
但畢竟是後起之秀,地位不穩。
後續選材多變,大部分還是吸粉的專注女頻領域的古偶,但主角合作得都很微妙。
就好比《顏心記》里搶走羅雲熙的男主光環。
觀眾替丞磊拉了不少對,就連跟羅雲熙的 CP 都被賜名“丞歡熙下”。
他很清楚自己的優勢。
後續合作看似是甘做女主的登雲梯,不爭番位,不搶話題,實則是藉助女主以往的表演形式來強化他的優勢,也就是內娛男演員缺少的男性魅力,使一種巧勁。
玩完了年下戀,又嘗試在年代劇《足跡》裡合作童瑤。
目前就是在積存作品階段,就等爆發期能有起勢了。
第一梯隊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兩人,劉宇寧和陳飛宇。
他倆算雞賊那掛的。
陳飛宇的資源不必多說。
他選本主要看角色和他本人的適配程度,而不是他能塑造出怎樣有深度的角色。
古偶和都市職場劇打得不可開交時,他看準了青春校園類的空子,以一種不需要太多演技的姿態強勢衝進內娛,打得觀眾措手不及,當觀眾反應過來時,他已經上桌了。
接下來還有一部和莊達菲合作的校園劇《吃飯跑步和戀愛》。
除此以外的兩部古偶,一部是超級大 IP《獻魚》,另一部是和迪麗熱巴合作的《慕胥辭》。
是不是看出他的雞賊所在了?不管怎麼樣,鍋都甩不到他身上,劇飛升了,他還可以沾光。
劉宇寧也是如此。
專攻類武俠題材,不管是男頻和女頻都能強行凸顯他的高光(過勁兒版丞磊。
某種程度上也算選本牛逼了,出了問題罵不到他頭上,相反被帶飛後,也能算作他的實績了。
待播作里與王子文合作的《愛如蟬翼》也是這路數,明明王子文飾演的角色是劇本的絕對中心,結果目前的宣傳都集中在劉宇寧身上。
第二梯隊:上位瓶頸或熱度銜接問題,已經在尋求解決辦法了。
張晚意。
對於他咱們已經聊過很多回了,恨鐵不成鋼,跟風古偶,悄摸壓番,但他的表現又抓不住戲眼,所以有了現在飛升半道崩殂的景象。
但是再捋捋晚帝的拍攝時間,發現事情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
《錦繡安寧》《柳舟記》包括開年的《似錦》都是他 2023~2024 年上半年集中拍攝的。
當時作品未播,無法預見觀眾的口碑,而已播的作品觀眾又對他頗有贊許,於是造成了他對自我定位過高的反饋。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在《柳舟記》拍攝現場教王楚然如何拍戲的原因。
圖源 |bilibili@中國電影報導
但 2024 年下半年,這些作品陸續開播,他的風評大跌,演技陷入爭議後,他終於意識到了問題。
2024 年 11 月懸疑犯罪片《閃耀的警徽》開機,合作的算是當初一手捧出他,比他自己還瞭解他可塑性的編劇。
內因既然糾不了,就開始尋求外部支援。
既如此,那就再給晚帝最後一次機會吧。
陳星旭。
他在言情現偶撲了很久是事實,撲到查無此人、盤點都輪不到他的程度。
轉型現偶,演著男主被拐,女主瘋了的降智劇本,就好比李承鄞穿越到現代在跟宋焰比心眼的比賽中,輸給了許沁。
他給人一種明明有點演技,卻始終被爛製作拖累的無奈感。
幸好他還算是有腦的,終於想起來回歸優勢賽道,開始深耕權謀或懸疑題材。
目前三部待播作的選角全都是稍顯複雜的,不再是單一的偶像劇人設,劇本的整體框架也都算新鮮,合作物件也是迪麗熱巴和盧昱曉之類。
算是走了彎路后終於找對了方向。
鄧為。
如果新生代一直強調遇不到好的作品就不進組,大多數觀眾的第一反應是又菜又不敢認。
《仙台有樹》播之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長相思》出來的競品,一年播了三四部,只有鄧為一人默默無聞,當時這些言論還成了對家嘲笑他摳腳又愛挽尊語錄。
直到《仙台有樹》播出,雖然熱度一般,但是它的班底並不拉胯,甚至能舊瓶裝新酒,玩了點新花樣,也算是走出了獨立的行情。
而現在也終於是讓讓鄧為蹲到大的了。
題材是架空權謀 + 江湖復讎的創新混搭,班底同樣有保障,不至於披皮玩換乘戀愛。
鄧為放在第二梯隊,不是因為他沒有挑劇本的好眼光,而是時間線拉得太長導致無法銜接。
不過目前手上也算是攢了兩部待播作,也能對付一陣兒了。
張新成。
最近一次看本哥的作品,就是情節莫名其妙的《捨不得星星》,再加上他執著於耽改給我留下的印象,讓我一度以為本哥也要沉寂了。
但是鑒於本哥的粉絲一直在強力替他聲援,所以我又重新扒了遍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相似度很低,始終專注一些小眾有口碑的 IP,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
此類作品的改編,稍有不慎就容易翻車,而他被群嘲,問題就恰好出在 IP 改編的過程中。
單拎出他的演技,反而不是問題關鍵。
也得看出本哥現在也有意在規避這個問題。
如今三部待播作三種題材《艱難的製造》年代商戰合作正午陽光,《待我醒來時》都市懸疑,改編自丁墨的小說,《南部檔案》奇幻冒險,南派三叔親自操刀,人設依舊是成長 + 複雜細膩型。
算是他開始對劇本的嚴格把關了。
第三梯隊:只想走捷徑,但走的捷徑又各不相同
曾舜晞。
我曾一度覺得曾舜晞再磨練磨練演技,會走出像王安宇一樣的路,畢竟他比王安宇還多了層優勢,在造型上不會受限,古裝現代都可。
早年角色多變,成績亮眼。
《我可能遇到了救星》算得上是內娛霸總劇最後的希望,《蓮花樓》又加深了自己武俠的路線。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踏踏實實走了這麼多路,都沒能躋身頭部,他也開始著眼於讓很多小生起家的仙俠古偶。
於是開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也不管鑿的黃金還是炸彈。
一演就是四部,唯一播出的《七夜雪》,真的被雪厚葬了。
剩下三部待播,題材上除了郭小四那部不知道會出什麼幺蛾子以外,其餘兩部都已經是內娛演爛了的內容。
人設上都多少帶點正義、武俠的底色,逐漸趨於同質化。
如果按照之前的路子,能一直堅持偏好有明顯成長弧光的角色,再逐步加強對現實題材和複雜角色的把控,說不定也能出圈。
陳哲遠。
內娛每出一款爆款就愛給小生排名,陳哲遠年年在榜,卻年年吊車尾。
能理解他上位的野心,但是他的野心好像只局限於撕熱門 IP,並不在意 IP 的品質或者跟他適配與否,缺少對自己的精準定位,也難怪被網友賜名“ IP 粉碎王”。
目前待播的兩部作品,依舊是網文改編,流出的劇照已經讓網友懷疑內娛的審核卡耽改不卡拉拉,姐妹雪天夜話。
不知道他還能撕多久的餅。
林一。
如果說陳哲遠是風風火火來內娛,恨不得一嘴塞八個餅,那林一就是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餅。
現在是小花挑劇本,附贈一個掛件作用的林一,明面意義上的女主掛件。
內娛知名打卡點,想你的風終於吹到了林一。
只要合作的女明星夠多咖位夠大,總有一個能帶她起飛。
而他本人目前已經沒有任何待播作品了,目前在播的《噓國王》,確實挺讓人想噓的。
不知道下一個找他集郵的輪到誰了。
侯明昊,男版李庚希。
自他從出道起,被投喂的都是有過爆火先例的資源,就連綜藝也是如此。
但從這些資源裡,能看到的只有資本收割的渴望,看不見他對於劇本的用心和對角色塑造的主動性。
目前四部待播作品,三部都是內娛看了很久的仙俠類。
人還沒讓觀眾記住,角色倒開始同質化了。
《入青雲》
當女性主義成為時尚掛件時,他又被推著來分一杯羹。
與娜扎合作《玉茗茶骨》,一女 VS 七男的女尊雄競的劇,他還非得壓番。
而內娛所有壓番、撕番的本質,都是向外界宣告自己已經提高的商業價值。
就這,談何選本品質。
張淩赫。
自《蒼蘭訣》男二爆紅後,他就對自己上位的目標特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