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17年婚姻,我沒那麼幸福
更新于:2025-03-26 04:38:25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文 | 伊姐(周桂伊) 杉姐

最近,蔡少芬亮相謝寧和蘭茜的 YouTube 頻道節目《Happy Women's Club》,在節目裡主動爆料,和張晉結婚 17 年,一地雞毛。

她自爆曾為老公張晉流淚無數次:

“我們不是外人看到的那麼好的,我們曾有一段時間,我是整天為他哭的。”

她舉例說,疫情期間, 張晉去劇組拍戲,一去就是幾個月,中途沒辦法回來。

她一個人帶三個小孩在上海,很想依賴張晉,但又不敢打擾。

獨自帶娃的辛苦 + 背井離鄉的落寞, 常常讓蔡少芬崩潰。

唯一的發洩方式,是在小孩睡著以後,一個人偷偷騎車去公園哭。

等到張晉好不容易回家,正巧趕上蔡少芬生日,張晉卻因為感冒,一直在睡覺。

張晉一覺睡到中午,說自己太累不想出去吃飯,只想在家吃飯。

雖然後面有陪她去看電影,但整個過程,張晉一直在睡著。

“我覺得好慘,突然間好孤單 ...... 我這麼久不撒嬌,向你撒一天嬌,都沒機會?”

蔡少芬再次崩潰,但她忍著情緒不說話,因為知道一開口就會罵人,最後一個人跑到公園去冷靜。

“好不開心,好難過,那一刻覺得自己像被遺忘的人。”

網友評論:原來,獨自育兒的壓力,不被看到的孤獨,蔡少芬也有。

但我想說,她能講出來的,絕對只是冰山的一角。

真實的婚姻生活,從來比這難得多得多。

蔡少芬和張晉這一對,一直是大眾眼中的模範夫妻。

蔡少芬是“炫夫狂魔”,逢人便誇:張晉帥氣、張晉唱歌好、張晉會武功。

不是誇張晉好帥。

就是曬兩人約會,和家人朋友小聚的動態。

一整個泡在愛裡的既視感。

張晉這邊,婚前就承諾,蔡少芬的一切,他完全可以接納。

婚後,他交出愛情理論,清醒睿智:

“夫妻爭吵就是在花錢,沒關係,但平常要常存錢。一起吃飯、聊天,多一些美好記憶,就是在存錢,否則感情就會有花光的一天 。”

蔡少芬懷孕,張晉幫她吹頭髮。

月子裡,張晉夜裡爬起來餵奶。

從平日帶娃的操作來看,細緻又耐心,絕不是演的。

2019 年的香港金像獎,張晉憑藉《一代宗師》獲得了最佳男配獎,他的獲獎感言是:

有人說我這輩子都要靠蔡少芬,是的,我這輩子的幸福都要靠蔡少芬。

坐在台下的蔡少芬當場哽咽,哭到大破防,收都收不住。

但在這些高光甜度片段之外,看攤開的事實,這段婚姻肯定也沒大家想像的那樣輕鬆。

首先是,蔡少芬幾乎做了選擇,為了成全家庭大幅度放棄了事業。

十年生三胎,雖然張晉有幫忙帶娃,但大部分多胎家庭都懂,這對媽媽而言意味著什麼。

這十年她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工作都是一些短期的綜藝,《浪姐》《王牌》這種。

綜藝里,都是她的港普梗,話題也都是圍繞老公和孩子。

大家應該早不記得,她是昔日 TVB 最年輕視後。

她在採訪里說,每天 6 點,甚至 5 點鐘起床給女兒扎頭髮,晚上還要給年紀最小的兒子餵奶,當媽 10 年沒睡過幾個整覺。

經常被拍到一個人帶三個,張晉不在身邊。

蔡少芬患有強直脊柱炎,這個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讓她無法彎腰,吐氣都非常難受。

她還曾查出乳腺增生,硬塊硬到醫生插進去四個針,針頭都彎掉。

但疾病沒讓蔡少芬退卻,連生兩個女兒後,她還多次表示:“我為什麼不幫你們張家,生一個男的。”

為了給張晉生兒子,蔡少芬還曾經流產過一個五個多月的孩子。

生育代價就是,蔡少芬曾肉眼可見地迅速衰老,有人甚至叫她“蔡奶奶”。

回到最小的兩人單位夫妻關係里,蔡少芬堅持為張晉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少和張晉抱怨,實在控制不了,才會出去哭。

甚至連生完孩子后,蔡少芬患上產後抑鬱,她也是堅持自己來,不把壓力給到對方。

其次,蔡少芬的婆媳關係,還是比較緊張的。

兩個人曾經上過一個綜藝,婆婆作為素人,面對鏡頭毫不掩飾(素人其實也沒有意識和能力掩飾)。

來看蔡少芬和張晉,只抱張晉,蔡少芬完全淪為透明人。

提起兩個人結婚,媒體對兩人身份差距的報導,婆婆滿屏的白眼。

《我最愛的女人們》播出後,網友們關於“蔡少芬婆婆是不是惡婆婆”就掛上了熱搜。

她和張晉、婆婆在馬德里街頭走散,婆婆一直抱怨,還不讓張晉去找蔡少芬。

等蔡少芬回到酒店,身體不適捂著肚子,婆婆不僅不關心她,還一直指責她。

為了得到婆婆的認可,蔡少芬經常被拍到回重慶,懷三胎時,還陪著婆婆在水裡打麻將。

她幾乎從不和婆婆頂撞,主動幫婆婆按摩。

這場面誰看了不得感歎,這婆婆什麼命,能讓蔡少芬按摩!

姿勢嫻熟到,讓觀眾誤以為這是蔡少芬家請的保姆。

蔡少芬能做到這個程度,背後又有很複雜的原因。

她和張晉屬於典型的,傳統意義上“女強男弱 + 地域差異”,但蔡少芬原生家庭慘到掉渣,17 歲出道做過大劉的情婦被媒體報導,期間不是只有淒慘還有複雜,也早早鍛煉了她異常強大,獨當一面的性格和能力。

而張晉這邊,出生於農村,從婆婆在節目上的表現來看,觀念很傳統,11 歲開始入選少年武術隊的經歷,也都一定程度影響他對普遍異性的本質看法。

婚姻的高光甜蜜片段,都是連真實生活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普通人和藝人的不同,只是後者因為工作關係需要秀出來,罷了。

但我也絕對不鼓吹“不婚不育保平安”論,婚姻是一個中性的詞,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選擇,僅此而已。

蔡少芬願意忍受這些,是因為她也從婚姻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一個是最重要的,這段婚姻,彌補了蔡少芬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

蔡少芬努力經營婚姻也好,生三個孩子也好,這裡面都有自我補償心理,這方面我們講過太多,不再贅述。

另一個是,為自己後半生的圓滿,修行。

蔡少芬雖然在這段婚姻裡,極盡忍耐,但她從不是戀愛腦或者婚姻的犧牲品。

相反,她理智又清醒。

● 她是 TVB 最早北上拍劇的演員之一,在 TVB 巔峰期轉戰內地,從配角重新起步,面對事業落差毫無包袱, 37 歲成為《甄嬛傳》主演陣容里唯一的港星,在內地爆火。

她曾說:“紅不紅都是命,但努力是自己的選擇。” 事業觀豁達又敏銳。

● 年少時為母還債、被劉鑾雄包養的往事人盡皆知,但她選擇公開談論而非逃避,直接把黑料變成反殺命運的籌碼。

● 她在綜藝中直言:“如果我出事了,張晉一定會再娶的。”

不神話愛情,也不綁架對方,用兜底的心,接受婚姻中的變數。

網友說,看 TVB 長大的女生,怎麼可能是戀愛腦呢。

那在 TVB 工齡 13 年的蔡少芬,更是如此。

與秀婚姻相比,其實我是喜歡看蔡少芬秀孩子的,我始終覺得,孩子給予我們的巨大安慰,是所有關係無法觸達的。

她說,大女兒是標準的“管家婆”,弟弟妹妹都聽她的。

蔡少芬不舒服二女兒又要纏著她時,大女兒馬上就會把二女兒叫走,很久都不回來的那種。

如果她帶大女兒出去比賽,會建議在外面吃了宵夜再回去,但大女兒的態度是:不行,妹妹弟弟已經兩個小時沒見我了。

蔡少芬和張晉出去約會,兩個姐姐,都會幫她照顧弟弟,真的很省心。

有覺醒的人,不會天天抱怨和孩子相處的艱難。

在工作里慢下來,在生活里馬不停蹄,其實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安撫關照。

蔡少芬經常被拍到在街頭買東西,和普通市民無異。

女明星的生活太真空,時間久了,總會空虛,但蔡少芬的育兒時間,讓她有更多機會沉浸在真實的生活裡, 是內心的另一種滋養。

現在的蔡少芬,有更多時間處理工作,和張晉約會, 和朋友聚會。

順便提一句,蔡少芬真的很多好朋友,陳法蓉、朱茵、洪欣、孫儷、謝娜 ......

大家偶爾聚一下就很多樂趣。

所以,事業穩定、老公優質、兒女雙全、婚姻穩定、閨蜜知心的蔡少芬,自己都說,現在才是最快樂的。

今天寫這篇文章,本意是,提醒大家,清醒看到,婚姻和人生所有選擇一樣,本身就充滿各種代價。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婚姻裡委屈孤單,這是常態。

只要身體、精神、物質,都是允許的,那現在的付出,就不能完全被定義為“犧牲”。

世人總愛用“犧牲”來形容重心在家庭的女性,卻沒看懂她在承受砂礫磨肉的痛感時,也擁有了開蚌取珠的長線計劃。

17 歲就被扔進命運賭局的蔡少芬,早就是精明能幹的代名詞,她為家庭留下的每一道皺紋,都是和命運交手打鬥的痕跡。

在這些痕跡裡,她周而復始地修鍊和開悟,執著和放下,一點點寫出一個女人的史詩,時間拉得夠長,鏡頭拉得夠遠,你終會發現,所有人都是配角,她成全的只有自己。

這一切的一切,又何止張晉能涵蓋,又關婚姻什麼事情。

她自己默默都懂,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