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陰影:14歲的掙扎與17歲的恐懼,父母的無奈與卑微
更新于:2025-03-30 17:29:01

在青春的風暴期,青少年正面臨著身心的巨大轉變,激素的波動使他們常常難以自控,即使努力穩定情緒亦常被激怒。這時,若家長不能適時讓步,家庭和谐便可能遭受波及。

孩子14歲時面臨中考,17歲則要應對高考,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為了維持孩子的情緒平穩,父母必須保持低聲下氣,避免與孩子產生直接衝突,處於極度謙卑的狀態。

青春期的子女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原本的溫順和貼心似乎消失殆盡,他們變得渾身是刺,讓人不敢輕易靠近。

然而,青春期並非僅是高考後即告結束的成長節點,即便步入大學校園,孩子們與父母的衝突依然存在。家長們或許以為子女已成熟,實則不然,仍需幾年的小心呵護與支援。

可怕的14歲,恐怖的17歲!父母最大的挑戰,便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1. 避免硬碰硬,以柔克剛

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如同帶刺的玫瑰,強硬對待只會兩敗俱傷。他們對任何不入耳的言論反應強烈,脾氣甚至超過父母。除非涉及原則問題,否則父母應選擇包容與理解,用耐心和柔情安撫他們煩躁的心靈,成為他們堅實的避風港。

如果採取強硬立場爭奪勝利,希望樹立絕對權威,而孩子卻自我意識覺醒不願屈服,那麼雙方的衝突不可避免,最終可能導致親子關係降至冰點。不和諧的家庭環境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情,缺乏關愛與理解可能會使孩子尋求外界的情感寄託,導致與父母感情疏遠。

2. 接納青春期的變化

孩子小學時成績優異,但進入初中後可能會下降。這可能是由於課業負擔加重、同學間競爭激烈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所致,缺乏積極進取的心態。遇到勁敵時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加上學習方法不當,成績可能急劇下滑,難以保持在前列。

初中學習壓力巨大,加之青春期的身體和心理變化令孩子變得焦慮不安。若能順利渡過這一時期,孩子有望繼續保持對學習的熱情。父母的任務是提供説明而非阻礙。青春期是一個關鍵轉捩點,孩子容易受到家庭和外界的影響;一旦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崩潰或厭學情緒出現,家長和孩子都會承受巨大的痛苦。

3. 多行動少言語

家中有青春期的孩子時,父母宜少言多做。保持沉默並默默付出,無需與孩子過於計較。只要早期建立的親子關係穩固牢靠,即使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各種表現,他們也會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和支援。

儘管有時孩子口頭上表示不需要干涉,實際上他們仍然依賴於父母的説明。當孩子需要援助時,父母不應諷刺挖苦,而是要滿懷同情地給予支援,做孩子堅定的後盾。

雖然在學習技巧上可能無法提供太多説明,但面對學業困難時,父母可以與教師溝通,協助孩子取得進步。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追求卓越的慾望,尤其是面臨重要考試的壓力時更是如此。學業上的成功也能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和睦相處。

寫在最後

看似卑微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的行為實際上是有價值的;通過包容和理解説明孩子渡過青春期的挑戰,讓他們每天都能快樂成長且情緒穩定,這樣的青少年已經走在了許多同齡人前面。因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緊張不安,經常發生爭執;但如果能夠親密交流、毫無隔閡地分享心事,孩子的青春期將會更加平穩,未來自然也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