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思全新綜藝《小小的勇氣》近期正式上線,這節目一開始就打著響亮的名號,號稱是“ 2025 年最具突破性的綜藝”。
它以頗為吸睛的“ 0 片酬、全素顏、不預設劇本”為賣點,定位為“公益性慢綜”,還選擇前往甘孜藏區鄉村進行拍攝,美其名曰以治癒之名開展旅程。
在節目播出之前,宣傳攻勢可謂鋪天蓋地,試圖將趙露思打造成“娛樂圈反內卷先鋒”形象。
據節目組所言,趙露思深度參與了創意策劃,親自選定甘孜藏區這個充滿挑戰與意義的拍攝地,並且以自身抑鬱症康復的經歷作為節目重要背景,勇敢地向大眾袒露內心深處的創傷。
宣傳內容著重強調她毅然放棄了本應獲得的百萬片酬,全程素顏出鏡,大膽嘗試“不預設劇本”的全新模式,將節目定位為“療癒系公益綜藝”,似乎一切都朝著打造一檔別具一格、充滿誠意的綜藝方向發展。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些骨感。
節目一經播出,觀眾的反應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
在節目中,趙露思頻繁提及自己的抑鬱症經歷,多次在鏡頭前傾訴自己如何依靠藥物緩解身體和心理上的病痛折磨,還講述了自己因為熬夜拍戲身體嚴重透支,甚至精力不濟到連臺詞都記不住的艱難過往。
有一幕,她在一戶藏民家中直接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與藏民夫婦交談,試圖分享自己所謂的“治癒之路”。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這段看似“走心”的對話,不但沒有像預期那樣打動觀眾,反而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反感,讓節目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之中。
爭議點一:公益初心還是“賣慘”行銷?
趙露思在節目中詳細描述自己因抑鬱症引發的軀體化癥狀,坦誠自己曾每日僅睡 2 小時,身體和精神都瀕臨崩潰邊緣。
但她的這些傾訴,在不少網友眼中,卻成了“用他人的困境來凸顯自己的不幸”。
有網友言辭犀利地指出:“在貧困藏民家裡,大談特談自己的‘辛苦’,要知道自己一天的收入可能是人家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這樣的對比聽起來實在是太諷刺了”。
還有網友對節目宣稱的“公益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節目中趙露思訪談的對像是一對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藏民夫妻,他們家中陳設簡陋,地面僅是普通的水泥地。
在這樣的環境里趙露思自顧自地訴說著自己的“痛苦”,卻完全忽略了對方可能根本無法理解“抑鬱症”這一相對複雜概念的現實情況。
於是,有網友調侃道:“農民還在為吃不上麵包發愁,她卻在抱怨吃馬卡龍吃多了不舒服,這節目所謂的‘治癒’初衷,恐怕已經變了味”。
這一系列爭議使得節目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公益的純粹性受到了嚴重質疑。
爭議點二:文藝人設崩塌,脫離群眾引吐槽。
在節目里,趙露思試圖以“藝術青年”的姿態與藏區村民、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展現自己文藝且親和的一面。
然而,她的實際表現卻差強人意,被觀眾評價為“肚子里沒多少墨水”。
例如,她曾向山區的孩子們提問:“知道什麼是藝術照嗎?”
隨後還頗為自豪地拿出自己小時候拍攝的藝術照向孩子們展示。
她這種不自覺流露出的“優越感”,讓眾多網友紛紛吐槽:“這是真的與普通群眾脫離太久了,完全不了解大眾的生活和感受”。
不僅如此,當她看到山區孩子攀爬懸崖上學的視頻時僅僅用一個簡單的“很酷”來形容,在短暫思考幾秒后也未能給出任何更深刻、更具同理心的表達。
許多觀眾直言,她這種“空洞的文化輸出”既顯得尷尬又十分敷衍。
這檔節目原本應該體現出深度內涵與情感共鳴,可趙露思的種種表現卻只讓觀眾看到了她的“自我中心”,進一步加劇了觀眾對她的負面評價。
圈內視角:綜藝路在何方?
娛樂圈內人士對趙露思這檔綜藝的評價也相當犀利。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綜藝策劃人表示:“趙露思確實有勇氣去觸碰一個相對冷門的公益話題,但從成片來看,她的表達方式和節目策劃有些失衡。公益綜藝的核心應該是關注需要説明的人,而不是成為明星個人情緒的出口”。
圈內人的這些觀點,從專業角度進一步剖析了節目存在的問題,也為趙露思後續的綜藝發展敲響了警鐘。
趙露思的《小小的勇氣》爭議不斷,追根溯源,或許與節目本身定位不夠清晰有著莫大關係。
從當前的輿論態勢來看,趙露思這次嘗試推出的“公益綜藝”並未獲得觀眾的完全認可和接納。
儘管她的初心和為之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節目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也給她敲響了警鐘,提醒她在今後參與公益活動或綜藝製作時需要更加清晰明確的規劃以及更為真誠、接地氣的態度。
雖然目前爭議纏身,但趙露思並非沒有機會扭轉局面。
她完全可以憑藉後續的作品和實際行動重新贏得觀眾的信任和支援,在娛樂圈中繼續站穩腳跟,實現形象的重塑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趙露思的《小小的勇氣》為整個娛樂圈的公益綜藝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具反思價值的案例。
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公益綜藝絕不是簡單地將“公益”與“綜藝”兩個元素進行拼湊,也不是明星個人形象展示或情感宣洩的工具。
如何在娛樂性與公益性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點,如何切實避免“消費困境”這種不良現象的出現,是每一檔公益綜藝在策劃、製作過程中都必須深入思考並妥善解決的核心問題。
對於趙露思而言,這次的爭議既是一次沉重的教訓,也是一個全新的契機。
未來,我們期待她能夠以更加真誠、更加貼近大眾的作品,重新贏回觀眾的信任與喜愛。
至於公益綜藝的未來發展道路究竟該如何前行,還需要整個娛樂圈以及廣大從業者們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共同為觀眾打造出更多優質、有價值的公益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