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已久的打工人,沉迷於向雷軍“許願”?
更新于:2025-03-26 02:48:37

鏡象娛樂

文丨栗子酒

最近話題度最高的企業家,無疑是雷軍。

從小米 su7 Ultra 銷量超出預期,到雷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案重新設計車牌,從小米拿出“史上最強財報”,到 3 · 15 之後被網友喊話做衛生巾,雷軍被一次次推向話題中心。

人們一邊驚喜於小米的產品似乎總能在價格、性能、審美之間找到平衡,一邊期待著雷軍能夠帶著小米進入更多行業,甚至帶來新的顛覆。

背後的邏輯是,在小米不斷追求極致性價比的過程中,在雷軍堅持和使用者做朋友的發展理念中,消費者信任已經築起了高牆。而助推這輪風潮的,除了梗文化流行的客觀因素外,更關鍵的是,錢包越來越難“守住”的打工人,對各種產品“刺客”的襲擊、對某些產品生產者置消費者健康於不顧的行為,越來越感到無力。

相比之下,“整頓”多個行業的雷軍和小米,成為一個例外。

當然,市場的回饋是實打實的消費。2024 年,小米集團總收入 3659 億元,同比增長 35%。而在財報發佈后一天,公司股價一度突破 59 港元 / 股,來到新的歷史高位,與小米 su7 剛發佈時不足 15 港元 / 股相比,已經翻了近 4 倍。

高收入、高股價,同時意味著米家使用者、米粉規模越來越龐大。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小米全球月活用戶達到 7.02 億,其中中國大陸地區的月活使用者為 1.73 億。“人車家”生態的持續滲透下,受此影響的人開始自發地希望小米在更多行業發光發亮,向雷軍“許願”成為更直接的表達方式。

熱衷“許願”的前提

是雷軍真的會聽

前不久的 3 · 15 晚會上,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翻新銷售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的事件被曝光,涉及品牌包括麥酷酷、自由點、嫚熙、中億孕嬰、好之、米菲、Babycare、全棉時代、蘇菲等。

一時間,衛生巾使用安全引發大面積關注,網友紛紛下場,喊話雷軍生產衛生巾,他的社媒平臺很快成為網友的“許願池”。

這樣的現象早已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網友“許願”過的產品還有代步小電車、分區洗衣機、新能源車牌、行李箱、助聽器、跑步機、拍立得……

網友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為雷軍真的會關注市場的聲音,甚至影響其產品設計方向。

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雷軍提出重新設計車牌的提案,就曾登上熱搜,得到網友的支援。而在 2024 年 10 月,小米的分區洗衣機上市銷售……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而在行業發展上,基於小米一直以來的打法,相較於同類產品,小品往往能給出更低的價格,和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設計,這種打法帶給同行的的衝擊甚至可以是顛覆性的。因此,小米的“卷”,總會帶動整個行業“卷”。

手機、新能源汽車的故事無需多言,相對小一點的案例是,此前,雷軍曾因插座板太醜,決定出 2000 萬做插座板,如今,市面上的插座板已經完成了全面的審美升級。

而在洗衣機行業,無論是渦輪洗衣機還是滾筒洗衣機,其外觀和功能已經長期沒有太大變化,但當小米圍繞年輕使用者需求變化,生產出分區洗衣機之後,海爾最近也預熱了一款包括內衣褲、襪子分區的洗衣機,並根據配置選擇,部分款式還帶有洗鞋機功能,目前預售已超 8 萬台。

可見,雷軍的評論區之所以成為“許願池”,不只在於他在微博和抖音分別擁有 2592 萬、4416 萬粉絲,也不只在於小米的低價策略,更在於尊重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在年輕一代使用習慣、審美需求極速變化的大環境下,抓住這些變化並落實,成為小米屢屢後來者居上的關鍵。

和使用者做朋友

築起信任的高牆

當然,如果只有低價和審美,小米也走不到現在,它的低價是在同性能下給出更低的價格,本質是讓利而非讓品質,審美和生態互聯則是加分項。

這一打法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積累起消費者對小米的品牌信任,直到小米 su7 和 su7 Ultra 的出現,這種信任來到新的高峰。其中一件小事是,直到目前,小米 su7 依然有一批沒有車牌的車在路上跑著,這是小米在做的全生命周期測試,測試員兩班倒地開,直到車子報廢。而像這樣“笨拙”的測試方式,幾乎沒有一個企業願意做。

在此影響下,消費者向外看,各種高價“刺客”層出不窮,產品品質問題、健康安全問題的頻繁出現,更進一步的引發消費者的不信任危機,小米就顯得更突出了。

領導者雷軍則伴隨著信任沉澱過程,成為偶像一般的存在。他的履歷,甚至被拿來跟小說中的霸總比較,而他的能力和小米的產品成為消費者信任的基礎。

同時,持續活躍在社交媒體,並為人謙遜、低調,讓他身上有種區別於大多企業家的親近感。於是,消費者越來越樂於向雷軍“許願”,從根本上說,這是對小米產品的肯定,也是期待更多行業能夠做出有利於消費者的改變。

這種變化當然是長期性的,背後更與雷軍的企業經營理念有關,他曾提出,要做一個和使用者交朋友的公司。

對此,雷軍曾提到一個他拒絕過的求職者,那個人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但他仍然以價值觀不符的理由拒絕,因為那個求職者說:“我有能力把稻草賣成金條。”然而,在雷軍的理念中: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你的朋友是把稻草用黃金的價格賣給你的時候,他是你的朋友嗎?

從經營數據上看,小米確實在踐行這個方向。

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小米的營收雖然達到 3659 億元,但其凈利潤為 272 億元,對應凈利率僅 7%。而在小米的業務體系中,除了互聯網服務,其產品的毛利率在行業普遍偏低。其中佔比最大的手機業務,由於原材料成本上漲,毛利潤甚至較總營收同在 3000 億以上的 2021 年,出現了小幅度下滑。

而在以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為主的 loT 與生活消費產品上,小米 2024 年的毛利率為 20.3%,作為對比,格力、海爾、美的 2023 年的空調毛利率都在 25% 以上,其中,格力空調的毛利率高達 37%。

在極致的性價比之上,賺取相對更合理的利潤,也逐漸成為小米難以打破的護城河。

“我要贏在 15 年後

不是贏在今天”

目前來看,從智慧手機到智慧家居,再到新能源汽車,小米的三大業務主體已經基本建立起來。

圍繞這三大業務板塊,小米交出的這份財報之所以被稱為“史上最強”財報,原因不只在於公司的營收重回 3000 億的高位。更主要的還在於兩點:一個是小米的汽車業務雖然起步較晚,但從其銷售和交付能力來看,前景不俗。

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小米的汽車業務凈虧損為 62 億元,但從單季度表現來看,其連續三個季度的凈虧損分別是 18 億元、15 億元和 7 億元,持續收窄。基於這一趨勢和小米當前兩款車型的銷售情況,小米汽車業務有望在 2025 年實現盈利, 若真如此,相比於其他新能源車企,小米汽車的盈利速度著實驚人。

另一個是,按照當前的業務營收分佈,小米“人車家生態”已經初具規模,儘管在提這一思路的廠商也有不少,但目前做成的似乎只有小米一家。智慧生態的聯動效應也已經反映到財報中,2024 年,小米智慧家居產品呈現出同步增長的態勢,其中空調同比增長 50%,冰箱增長 30%,洗衣機增長 45%。這或許是“董明珠健康家”加快落地的重要原因。

猶記得在 2013 年,雷軍與馬雲、王健林、董明珠幾位大佬同台,當時的小米還只是一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局面一度劍拔弩張。當時,董明珠發問:“我們今天在座的有多少人在用小米啊”,看著台下稀稀拉拉舉起的手,雷軍只是笑著回應:“說明我們的市場空間還有很大。”

如今,雷軍的理念、小米的產品已經開始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小米的發展也在衝擊著原有的格局。或許在彼時,雷軍已經把目光聚焦於十幾年後的現在,一如剛開始決定造車時,他說:“我要贏在 15 年後,不是贏在今天。”

馮小剛,進步了
馮小剛,進步了
2025-04-05 00:53:49
NewJeans父母出現分歧
NewJeans父母出現分歧
2025-04-05 02: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