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活成40歲?逆齡狂人劉曉慶:不是時代追上我,是我從不等時代
更新于:2025-03-26 02:54:26

麻花辮,大長腿,活力滿滿的錄綜藝;不怕倒時差,推著拉杆箱一天飛中美兩地 .....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 70 多歲女人的生活狀態嗎?

這就是劉曉慶,一個上世紀家喻戶曉的女名星,卻因為她的行事風格,在古稀之年又被這個世紀的零零后們奉為女神鼻祖,人稱“慶奶”,跟風模仿,再次紅透全網。

2025 年,由今日頭條出品,竹內亮導演跟拍,她又參與了《她和她們的故事》的錄製。

透過年輕一代的鏡頭,大家發現這個時代劉曉慶不是榜樣,她沒有年齡焦慮,大方的擁抱自己的野心,毫不羞恥的談愛情,談性需求,如同照妖鏡一樣,照出了當下社會對女性的傲慢和恐懼。

01 野心和慾望,勝過最好的化妝品!

竹内导演跟拍刘晓庆的第一天,便吃了一驚。

劉曉慶打扮的美美地走了進來,自曝自己是和山口百惠等人同時代的人,當年她們訪華,還是她接待的。

這些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在竹內導演的記憶里已經是歷史一般的存在。而劉曉慶卻還活躍在一線,每天排滿了日程,無法進行有效的採訪。

這種人生狀態不由得讓他讚歎”真是傳奇一般的女人“。為了了解劉曉慶的真實生活,他決定跟她一起飛往美國。

在美國,劉曉慶的第一站是應朋友邀請,為亞裔十大傑出女性的頒獎晚會做頒獎嘉賓。

竹內導演見證了劉曉慶忙碌的一天:早起就開始為晚會作準備,先去找設計師買禮服,結果沒有買到合適的,不得不去商超等地買成衣。然後,化妝,頒獎,參加晚宴,馬不停蹄。晚上回來,她還沒有忘記和朋友約好打球,一直打到淩晨零一點。

這樣高強度的一天,即便是作為年輕人也吃不消,她卻活力滿滿。

竹內擔心地問:“都不覺得累的嗎?”

劉曉慶說:“不累啊!一點都不累。”

她雲淡風輕,自曝不喘不虛,都與她的習慣有關。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她就有四大愛好“看書、看電影、吃水果,做運動“,認為每天冷水澡 + 跑步,比玻尿酸抗老!

這些愛好成為了劉曉慶攢在時間銀行里的資本,收穫的是野心和蓬勃的慾望。即便年逾古稀,依然生命力旺盛。

她說:我不要優雅的老去,我要自己做主。相信自己,在這個網路時代還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於是,她拋開了過去的輝煌與榮耀,也不為任何遺憾而悔恨。上綜藝,拍短劇和小她三十歲的男性磕 cp,夢想拍攝電影《武則天》填補藝術的空白。

甚至,不避諱膨脹的野心,甩出王炸語錄:“有人喜歡看老太婆躺平,我偏要活成 18 歲!”

在她的身上,都是當下最推崇的女性觀:不必為自己設限,不必花期焦慮,培養根系思維,享受每一天的快樂與風華,活成一棵常青樹。

02 只求自己活“爽”,就是“內耗”的精神解藥

竹內導演旁觀劉曉慶的生活,生活中的劉曉慶給到別人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回應。

跟拍 買衣服的時候有個細節:朋友介紹劉曉慶前往設計師梅林的工作室,但是看了幾件設計之後,她發現這裡的衣服根本不適合她。活動需要穿“親切風”,但這位設計師的主打風格,都是誇張的“炫”。

她拒絕了購買,選擇離開。

沒有達成意向,設計師覺得是劉曉慶的問題,開啟了她的傲慢,甚至惱羞成怒,嘲笑劉曉慶不是當紅明星,已經“過氣”。

被否定,並且上升到人身攻擊,劉曉慶沒有發火,始終保持微笑和禮貌,重申自己確實是當紅明星,她來美國是被邀請為美中亞裔十大傑出女性頒獎。然後,禮貌告別,毫無情緒的離開,前往其他地方購買適合頒獎的衣服。

這種經歷,要叫別人碰到,可能早就已經氣炸了,但是她視之若人生微塵。

她很驕傲地說:“世界上最好的演員是我,中國最好的演員是我,當下最紅的演員也是我。”

劉曉慶敬佩自己,信仰自己,在她這裡,沒有必要為不相幹的人苦惱,也沒有必要進行無謂的爭執。

早在 1986 年,劉曉慶就在洛杉磯舉辦過個人影展,她的資歷和個人成就甩開很多奧斯卡女星一大截。

實打實幹出來的成就,才是底氣。在她的書中她寫道:我坐過秦城,離過四次婚,破產三次。吃虧,吃苦,在我這裡都是吃補。

記者罵她“暴發戶”,她霸氣回應:“鈔票是印著尊嚴的紙”。出獄後,為了還債,54 歲的她什麼角色都演,甚至重跑龍套也心甘情願,結果被小鮮肉吐唾沫:“老女人滾遠點”。她頂著滿臉口水拍完 18 條,收工買了串糖葫蘆:“甜味沒變”。

她說自己從來不洗白,也不費力解釋,那些行為都是讓別人舒服。她覺得自己爽最重要,能懟就懟,懟完該吃吃,不委屈自己。不能懟的轉頭就忘,該幹嘛幹嘛,主打一個自己不內耗。

她具備了那種淡泊和胸懷。《一路繁花》的現場,沒有”雌競敘事“,慶奶的”以自我為中心“,成了年輕人及精神困境的解藥。

慶奶說:跟我生氣是不划算的,就算是有人妒忌我,我也會原諒的,我覺得她可能更痛苦一些。

當這個時代還在討論,情緒價值,價值體驗,劉曉慶早就已經隔絕了情緒,只追求自己的自由感和灑脫感。多次現身說法一樣的告訴女孩們:當一個女人回到了自我的本位,社會的規訓就自動去了爪窪國。

03 打破“性羞恥”,過高自尊的人生

劉曉慶一點也不乖,她拒絕生孩子,做家務,緋聞男友還特別多。連竹內導演都被吃瓜群眾發了一張“男友體驗卡”。

當時,他們一起前往劉曉慶美國之行的第二站 ---- 三藩市。到會場后,劉曉慶就提醒,待會兒上臺後男生不要同框,要不然又有緋聞。

結果,真如劉曉慶所料,竹內只是在場外旁觀,就被觀眾席上的一位阿姨拉著胳膊問:你是不是小慶姐的男朋友?據說她有八個男友。

竹內笑抽了,被迫接受,然後去問劉曉慶:這些緋聞男友裡面有沒有真的?

她說:有兩個結婚了。

劉曉慶曾因為婚內出軌鬧得滿城風雨,卻又被誤會很多次。道德審判的凝視對她沒有起作用,她對自己的男性需求從不迴避。

她說:所有一切都是限制女人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為什麼不行?喜歡我,說明我有魅力。

這刺痛了父系制度的下壓抑的性羞恥,也將新女性的性慾望推到了大眾面前。但劉曉慶很堅定的說,自己從來不靠潛規則上位,她只培養男人。

“武則天”是劉曉慶的標籤。這部經典作品,直到現在仍被追捧。為了給一款遊戲拍一條廣告,劉曉慶召集了拍攝《武則天》時候的原班人馬。

竹內導演跟拍她到”拍攝現場“,誰能想到藝術界三位大咖”毛戈平,陳敏正,雷子“都來為她服務。

尤其是雷子,原本是導演。劉曉慶為了讓拍攝更完美,就打電話讓其來做燈光師。意外的是,雷子真就從山西趕到了北京。

劉曉慶從不靠男人,她贏得是男性的尊重,是互相成就。她很平靜的在節目中,跟竹內導演談男性和女性,談婚姻,孩子和生命延續。

關於婚姻孩子,她說:一開始自己也認為生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後來明白生命都是各自獨立的,本質上誰都延續不了誰。生孩子結婚應該都是隨意的事,你願意生就生,而不要非生,非結。

弗雷德 · 考夫曼在《清醒》一書裡指出的,女性要“面對任何情形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因為表達的背後是思考。

劉曉慶犀利的剖析當下女性的困境”不夠有女人味“,也剖析男人的的困境”沒有退路“。

她說:原本以為,網路更方便了,沒想到卻讓男女越來越對立了,男女因為怕網路謠言,大家各自分撥,女的跟女的玩,男的跟男的玩,越來越分離。這是不對的,男人和女人應該相互成就,相互尊重,相互體諒,這才是正常的交往。女人是有退路的,可以有很多輔助的東西,長得不高可以穿高跟鞋,不好看可以化妝,但男人只有努力奮鬥,然後不能哭,還得把所有的錢帶回家。這一點要理解他們。

跟拍的竹內導演不由讚歎”說到了男人心坎裡“。

劉曉慶看得明白:瘋批女人已經成為時代女性的剛需,“非典型女性力量”的渴望,呼應了現代女性追求獨立與自我表達的需求,卻也讓她們在先鋒與極端之間徘徊。而這些當代女性的葵花寶典,慶奶早在幾十年前就經歷過。

劉曉慶活成了一個樣本。

這個樣本的核心是:“女性應該讓一切適配自己。”

這種”配適“,既需要在微觀層面打破“好女孩”的詛咒,更需要在巨集觀層面爭奪規則制定權,防止自我無限膨脹讓生活的願景成為烏托邦。

她用一生的經驗告訴當下的女孩:

獨立女性不是自己搞定一切,不是硬抗,更不是強勢,而是把精力聚焦在對生存規則的重新程式設計上。

不斷通過更新自我,挖掘潛能,然後既擺脫一切束縛,還能和一切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