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3個部位瘙癢,或是糖尿病信號,別以為是皮膚病
更新于:2025-03-29 16:27:13

皮膚是我們身體的保護傘,它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阻擋外界細菌,病毒,有害化學物質入侵。這層屏障不僅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免受外界侵害,還有獨特的免疫調節功能,也是反映我們健康的晴雨錶,一些異常的皮膚癥狀可能不是“小毛病”, 往往是一些疾病的信號。

一、身體3個部分瘙癢,或是糖尿病信號

糖尿病不僅影響患者的血糖水準,還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其中皮膚瘙癢便是其常見的非特異性皮膚表現,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微迴圈障礙,神經病變以及免疫功能異常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並不是全身性的,通常只有部分皮膚會出現瘙癢現象,我們需要警惕,這可能是發生糖尿病的信號。

  • 1)腋窩

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變不僅影響大血管,也累及皮膚微血管。

腋窩區域的微血管網路豐富,微迴圈障礙可能導致該區域皮膚組織缺氧,營養供應不足,從而引發一系列皮膚問題,包括瘙癢。

微迴圈不暢還可能引起局部水腫,組織液滲出等,這些變化都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加劇瘙癢癥狀。

腋窩是人體較為隱蔽且容易出汗的部位,特別是在高溫,運動或情緒激動時,汗液分泌增多,使得腋窩區域相對潮濕。

糖尿病患者由於代謝紊亂,汗液中的成分也可能發生變化,汗液中的糖分含量可能增加,這為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提供了更多的營養來源。

汗液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發生變化,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導致腋窩皮膚瘙癢。

腋窩毛髮旺盛也會加重該區域的潮濕環境,為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糖尿病患者由於免疫力下降和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更容易受到這些微生物的感染,不僅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還可能伴隨紅腫,疼痛等炎症反應。

  • 2)腹股溝

它位於腹部與大腿之間的交界處,是人體皮膚較為薄嫩且容易積聚汗液和污垢的部位。

這一區域的皮膚屏障功能相對較弱,更容易受到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襲。

腹股溝區域處於相對封閉和潮濕的環境中,也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加速糖尿病患者皮膚瘙癢癥狀。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它可以影響全身各處的神經末梢,但不同部位的神經受損程度和速度可能有所不同。

腹股溝區域的神經末梢較為豐富且敏感,當這些神經受到高血糖和代謝紊亂的影響時,可能更容易出現功能異常。

神經病變導致的感覺異常,包括癢覺增強,可能是腋窩皮膚瘙癢的一個重要原因。

  • 3)雙下肢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狀態會損害神經纖維,導致周圍神經病變。

這種病變在雙下肢尤為明顯,因為下肢的神經纖維相對較長,更容易受到血液供應不足的影響。

而且長期高糖狀態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雙下肢周圍神經比較豐富,這種情況會引起感覺異常,同時也會導致皮膚感覺敏感度增加,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

糖尿病患者若發生自主神經病變,會導致皮膚汗腺排汗異常,皮膚乾燥脫屑,這也會引發瘙癢,而雙下肢作為承重部位,其皮膚受到的壓力和摩擦較大,更容易出現乾燥和瘙癢的癥狀。

糖尿病患者由於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容易發生皮膚感染,這些感染不僅會引起皮膚瘙癢,還可能導致皮膚破損潰瘍等嚴重後果。

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水準。

部分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或皮膚不良反應,常用藥物達格列凈就有這一不良反應,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雙下肢皮膚瘙癢,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我們在停葯或換藥后能夠得到緩解。

糖尿病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皮膚瘙癢加重,我們需要及時調理,出現皮膚瘙癢癥狀及時去醫院檢查是否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往往呈現持續時間長,可能會出現夜間加重的情況,一般是局部皮膚瘙癢,還容易併發感染,導致瘙癢和炎症加重。

普通皮膚瘙癢癥狀表現多樣,可能伴有皮膚發紅刺痛,灼熱感以及丘疹,皰疹等皮損。瘙癢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因病因而異,但通常不會出現糖尿病瘙癢特有的夜間加重和長期持續的特點。糖尿病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現象,應該及時進行治療或護理。

二、糖友皮膚瘙癢應如何護理?

糖尿病患者面臨皮膚瘙癢的問題時,需要採取綜合性的管理和治療策略,以緩解不適並預防癥狀進一步惡化。

我們需要及時控制血糖水準,糖尿病患者出現皮膚瘙癢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穩定,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會損害皮膚神經末梢,導致感覺異常和瘙癢感,控制血糖水平是緩解皮膚瘙癢的根本措施。

我們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需要瞭解自己的血糖水準,所以需要使用血糖儀定期檢測空腹及餐后血糖水準,確保血糖控制在醫生推薦的範圍內。

根據自己的血糖變化作為調整飲食的依據,遵循糖尿病飲食原則,控制總熱量攝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按照醫囑使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不得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這些方法都有助於降低血糖並改善身體代謝。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以免血糖波動過大,運動時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發生。

針對糖友出現的皮膚瘙癢現象,我們還需要保持皮膚清潔與濕潤,糖尿病患者由於皮膚乾燥和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保持皮膚清潔和濕潤可以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滋生,緩解瘙癢癥狀

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使用溫水洗浴,避免過熱或過冷的水刺激皮膚。

洗浴后立即塗抹保濕霜或乳液,鎖住皮膚水分,減少乾燥引起的瘙癢,塗抹保濕霜時要輕柔按摩,避免用力搓揉皮膚,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適宜,避免過度乾燥。

糖尿病患者護理皮膚瘙癢,這一癥狀還需要穿著舒適透氣的衣物,可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避免穿著過緊或過小的衣物,以免壓迫皮膚並影響血液迴圈。勤換洗衣物,保持衣物清潔乾燥,避免細菌滋生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護理皮膚瘙癢癥狀應避免搔抓和過度摩擦,搔抓和過度摩擦皮膚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導致感染和炎症加重,搔抓還會刺激神經末梢,加重瘙癢感。

如果瘙癢癥狀難以忍受,我們可以使用冷敷或熱敷緩解瘙癢,用冷毛巾或熱毛巾輕輕敷在瘙癢部位,有助於緩解瘙癢感並減輕皮膚炎症,但注意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以免燙傷或凍傷皮膚。

面對皮膚瘙癢難以忍受時還可以分散注意力,減少對瘙癢的關注和搔抓行為。

另外我們還可以遵醫囑使用一些藥物,如使用抗過敏藥物,營養神經藥物,外用止癢藥膏等。

皮膚瘙癢癥狀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雖然不會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險,但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我們需要警惕這一癥狀,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警惕其他併發症,一旦發生及時干預。

三、糖友還需要注意這些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需高度警惕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這些併發症往往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情況造成嚴重影響。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風等。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導致的嚴重腎臟損害,是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臟的微小血管,導致腎小球硬化和腎功能逐漸下降。

早期可能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癥狀,最終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常規,腎功能等指標,及時發現並治療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眼部併發症,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引起視網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變,最終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及時發現並治療視網膜病變,以保護視力。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經,以周圍神經病變最為常見。

高血糖會損傷神經纖維,導致感覺異常,疼痛,麻木,肌無力等癥狀。

糖尿病神經病變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骨折風險。糖尿病患者應關注自身神經系統的變化,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囑進行治療。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需關注併發症的發生。

通過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和延緩這些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

身體腋窩,腹股溝,雙下肢這3個部位瘙癢,或是糖尿病信號,別以為是皮膚病。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往往持續時間比較長,普通皮膚瘙癢病程時間比較短,如果發現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應及時通過綜合性方法控制病程,同時關注糖尿病其他併發症,對糖尿病併發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保證糖友的生活品質。

文獻參考:

1. 張曉紅, 李玉梅. 糖尿病性皮膚瘙癢症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3):361-364.

2. 王麗華, 張豔. 糖尿病患者皮膚瘙癢的護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1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