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平臺,也是前沿技術展示的舞臺,每屆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於3月27日—31日在京舉辦,召開前夕,北京商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場科技盛宴上的AI和機器人含量創新高,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等正藉此平台進行一場科技賦能新場景的集體實驗。
機器人無處不在
為了在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表演舞蹈,樂聚通研(北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聚機器人”)團隊準備了三周。
“導演組給我們請了舞蹈老師,老師做完動作后,我們通過動作捕捉把數據‘喂’給誇父機器人,通過這種模式教會它跳舞”,樂聚機器人副總裁柯真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那是一場長達3分鐘的舞蹈,其中還有單腳站立等太極動作,需要機器人有極強的穩定性。“重心要很準,團隊不停地調整,調整動作軌跡、調整訓練方式、調整參數,最後一周是集中彩排,讓機器人不停地試”,他說。
這種訓練的跡象不難捕捉,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編號12的誇父機器人身上,就有舞蹈時手臂與身軀擦碰的痕跡。
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體機器人”)的團隊提前一周就為中關村論壇年會做準備了,他們展示的是機器人茶藝,展臺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
“我們通過一些程序設定,將傳統功夫茶的每一套工序轉化成智慧化、自動化的泡茶動作,整體過程一般為自動加水、泡茶、茶水分離、倒茶以及奉茶。通過類比煮茶大師的動作來製作茶飲,機器人可以精準控制浸泡時間把控茶湯濃度”,軟體機器人產品經理徐孟宇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
對於軟體機器人而言,這是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分鐘完成一杯,現場體驗版是兩分(鐘)半一杯”,他透露。
人形機器人、機械臂、仿生機器人,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現場無處不在。按計劃,將有15家企業近百台代表性的機器人活躍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各個角落,進行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企業包括樂聚機器人、加速進化、靈寶、銀河通用、博雅工道等。
不只有AI同傳
“創新與發展”是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永久主題,來到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新老朋友也實實在在地踐行著這五個字。
2018年已參與過一次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北京耐德佳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耐德佳”),2025年再次帶來創新產品。
“第一次我們展示的是一款AR(增強現實)眼鏡,這次是XR(擴展現實)眼鏡。”耐德佳聯合創始人段家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款眼鏡單眼解析度最高是4K×4K,但厚度只有傳統VR(虛擬實境)眼鏡的三分之一,等於將智能頭盔做成了眼鏡的形態。”
中關村論壇年會新聞中心配備的遠像智慧屏也有耐德佳的加持,“通過這個產品能把電腦或手機上的內容投到這塊螢幕上,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個高解析度的遠像投影機,而耐德佳給這款產品提供核心的遠像螢幕”。
諸如此類的新變化每年都有。比如每年的打卡地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互動體驗區,“今年我們進行了全新升級,增加了很多螢幕做成科技樹的形態,向大家傳達全球科技合作的理念。”中關村論壇年會工作人員介紹稱,“這次我們深度綁定了大模型,新增美顏等功能。照片背景結合了三山五園等文化元素、科技元素等,還可以將照片生成視頻。”
場景全覆蓋
摸不到的科技感同樣值得注意。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依託人工智慧大模型,打造了“中關村論壇智能體”,應用AI同傳系統,利用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實現演講者用母語演講原聲進行同傳翻譯,相當於一個人用多種語言演講。在中關村論壇年會成果的發佈片、暖場片等視頻製作過程中,廣泛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很多視頻都實現了人工智慧原創。
此外,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還重點打造了無感通行、安全有序參會體驗,全面使用電子證件、電子桌簽、會場導航、座位查詢等各類智能服務,覆蓋從入場到落座參會的全流程,指引參會者快速準確到達會議區域,即時瞭解會議資訊。比如,參會者在進入安檢門時,上方螢幕會自動顯示會場位置等參會資訊。運用人工智慧、動畫特效製作和傳播短視頻、微短劇,優化線上元宇宙會場,為參會者提供沉浸式交互體驗。
據瞭解,本屆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會場佈置,全面使用可迴圈利用物料,論壇年會資料全部提供電子版,印刷品和文創產品均採用可回收材料。比如,論壇年會手提袋由回收塑膠瓶與竹纖維製作而成。動態優化周邊導航路線,安排無人駕駛接駁體驗,擺渡車全部使用新能源車。
來源:北京商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魏蔚
【來源: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