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域內,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遷徙高峰,豆雁、白額雁、野鴨、灰鶴、白鶴、丹頂鶴等數萬隻候鳥彙聚於此。其中,白鶴和東方白鸛成為濕地中的“流量密碼”,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
目前,白鶴、灰鶴、白頭鶴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數萬隻大雁、野鴨在濕地周邊活動,濕地呈現出雁鶴共鳴的熱鬧場景。早歸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已進入繁育期,其巢裡已發現2片蛋。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4.4萬公頃,是吉林省最大的濕地保留地。這裡河流縱橫、湖泡窪地星羅棋布,生境複雜多樣,包括河灘苔草濕地、湖灘窪地蘆葦濕地以及鹼蓬鹽沼等,為眾多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
3月23日,生態攝影愛好者在嫩江濕地還首次發現了千余隻針尾鴨。攝影師姜海濤見證了這一壯觀景象:“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且覓食和休憩過程中沒有人為干擾,是候鳥選擇在此歇腳的主要原因。”莫莫格保護區科研科科長王波介紹,今年首批北遷候鳥比往年早到了10余天。氣候波動和遷徙路線上食物補給情況的變化,使候鳥調整了行程。
鎮賚縣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上,這條通道每年過境鳥類多達5000多萬隻,是全球九條鳥類遷徙通道中鳥類過境數量最大的一條。鎮賚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共計300種,每年遷徙季都有十幾萬隻候鳥在此停歇、繁衍。其中,屬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白鶴、丹頂鶴、東方白鸛等22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有白枕鶴、蓑羽鶴等49種。每年遷徙季節,全球6000多隻白鶴中的4000多隻都會在鎮賚境內聚集停歇,春秋兩季停歇期長達100余天,有著候鳥遷徙“五星級驛站”的美譽。鎮賚被譽為“中國白鶴之鄉”,是白鶴種群遷徙的全球最大停歇地。
近年來,鎮賚縣積極採取生態保護策略,全域濕地、林地面積不斷增加,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為候鳥打造了品質優良的“驛站”。未來,鎮賚縣還將重點打造生態旅遊、宣教基地,並努力創建研學基地,助力生物多樣性恢復。在這條承載全球1/8候鳥種群的遷徙通道上,鎮賚莫莫格濕地宛如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不僅為候鳥照亮歸途,更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轉自 | 彩練新聞
記者 | 尹雪 張磊
攝影 | 潘晟昱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