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穩了!
3月25日,王寶強主演的電視劇《棋士》開播。
這是王寶強睽違12年再次回歸小螢幕的作品,這十多年來,王寶強已經從“許三多”進階成為中國電影的票房巨擘。
從《泰囧》開啟十億時代,再到《唐人街探案》的票房神話,王寶強的票房號召力愈戰愈勇,個人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258億。
而同時在藝術方面,王寶強亦有金像獎最佳男配,亞太電影節影帝,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等殊榮。
完全可以這麼說,王寶強在華語電影中已經是絕對的C位。
而這次回歸小螢幕,《棋士》自立項后就引起了媒體空前關注,播出前後更是引起無數觀眾的翹首企盼。
再到正式播出,直接炸了。
央視八套上星,收視率直接破1%,那邊網播數據更是20000熱度開局。
畢竟王寶強的電視劇,誰能忍住不看呢?
連夜追了兩集《棋士》(堅決不買SVIP),發現《棋士》的確配得上王寶強的“下凡”。
劇本紮實,角色鮮明,在情節與鏡頭語言上還有許多精彩的對照設計,陳明昊與王寶強這哥倆一正一邪,劇情張力拉滿。
而王寶強不僅出色完成了表演任務,更是賦予了《棋士》最珍貴的東西——
電影感。
在電影浸淫十多年,甚至已經轉型成功導演的王寶強,這次下凡,給所有觀眾結結實實展示了:
啥叫電影演員與電視劇演員的差距。
眾所周知,表演也是有體系之分,力道之別的。
比如舞台劇,因為觀眾太遠,看不清細節,所以舞台劇演員需要誇張的表情與肢體動作,盡可能把情緒直觀傳達給觀眾.
而到了電視劇,雖然鏡頭可以特寫,但礙於節奏受限與時長需求,演員很多情況也沒有必要深究細節,程式化完成任務即可。
電影則不同。
在動輒幾層樓高的銀幕上,觀眾能看清演員的每一條皺紋,每一顆毛孔,每一個表情的細微變化。
於是電影演員就必須學會“控制”,將表演的刻度表精細到毫釐,一絲絲肌肉的抽動都能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覺。
而王寶強這次的表演,堪稱是教科書。
看過《棋士》前兩集的內容,劇情上大概可以概括為,一個失憶中年男人,在萬念俱灰之際,決定鋌而走險的故事。
從窩囊的老師,到陰鷙的匪徒,這是非常誇張精彩的人物變化。
第一張臉,王寶強用的是“慫”。
從第一集的開場開始,王寶強就把“慫”貫徹到底,他看人總是不由間縮下脖子,低著頭抬著眼,甚至一雙手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彷彿時刻祈求對方的可憐。
給兒子買速食這場戲更是慘,明明剛剛拿下冠軍,卻連一份速食都不能給兒子買。
頹廢的王寶強站在紅男綠女中間,像是圖層不同的產物,與周邊花花綠綠的世界格格不入。
那一頭苦相更是與宣揚快樂的快時尚氛圍背道而馳。
更精彩的是王寶強的底層設計。
他並沒有讓角色處於一種賣慘式的“慫”中,而是設計成了中年男人的無意識。
角色的表情,動作,與周圍環境的反應,都是一種混沌失序的情況下產生的,雙眼無神,六神無主,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瞧瞧,這種迷茫,又何嘗不是當下中年男人的寫照。
然而當你要開始可憐王寶強的時候,他的第二張臉就來了,暗刺。
這個角色是純“慫”嗎?
對一切都逆來順受嗎?
絕對不是的。
他在銀行取錢時,因為操作員墨蹟當場情緒失控,雖然沒有爆發,但他拽著信封甩手就走,也表明瞭他是一個有脾氣的人。
剛剛走出信用社,迎面差點撞上經理的小轎車。
他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讓,自知自己的破自行車碰不過人家的轎車,所以他仍然是低著頭,抬著眉毛,向對方認慫示好。
然而你細看——
雖然頭是低著的,但他卻眉頭緊鎖,用眼角瞥著看人,甚至全程盯著經理,直到他走遠了仍然在原地死死注視。
他心裡是有憤怒的,只是不敢表達出。
別讓我逮到機會,有朝一日我肯定會報復你!
接下來,他的人生水逆開到了最大。
兒子骨折,賣酒被坑,上課沒人聽,學生搗蛋,就連放個幻燈片都當場燒掉。
倒楣,真是寸步難行。
他的憤怒達到了頂點,可卻無處發洩,於是他只能洗把臉,面對鏡中的自己,狠狠吐了一口唾沫。
他知道自己窩囊,他看不起自己,心中的怒火由內而外熊熊燃燒。
這是第三張臉,變臉。
終於,他學會了向現實低頭。
他與追求自己妻子的大老闆下棋,在愛人面前故意認輸,奴顏婢膝,好換來一萬塊的學費。
怎料到信用社剛把錢取出來,就恰巧遇到了劫匪搶銀行,為了自保,他選擇説明劫匪脫困,稀里糊塗中竟然與這件事產生了量子糾纏,甚至製造意外,當場燒死了三位劫匪。
一入局就不得脫身了。
而此時,王寶強在燒掉假錢的神情非常複雜,有迷茫,有恐懼,也有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兇狠。
他在變化,內心深處的某種慾望正在被喚醒。
緊接著,小劫匪告知他還有一個被綁架的銀行櫃員,不處理掉他,這件事根本不會結束。
但作為老師出身的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放了吧,肯定是個隱患,不放吧,自己又不敢下手殺人。
怎麼辦呢?
他本想餓死櫃員,但足足拖了將近一個星期後,又突然良心發現救了他。
站在兩個人中間,他實在不知道怎麼做了,仿佛被放在烤架上炙烤,最後更是被銀行櫃員叫出了名字......
壞了,被認出來了。
突然!
蹲坑半天的他變了臉色,從迷茫轉而一種堅定,一種似乎是做了巨大決定的自我慫恿。
他決定要殺了櫃員。
這是第四張臉,兇相。
這場戲應該是兩集中最精彩的一幕,雖然王寶強的表情依然是慫,但底色完全變了。
再次回到爛尾樓的他,神情淡漠中一縷殺氣若隱若現,可以看到剛剛做了一個巨大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可能要改變他的一生。
還好,在掙扎之際,一條電腦算命的賽博勸阻解救了他,他還是決定放了櫃員,也放了自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一切即將平息時,小劫匪卻失手殺死了櫃員。
從説明劫匪脫困,再到知情不報包庇劫匪,如今更是發生了命案,面對櫃員的屍體,而他此時終於意識到——
自己已經萬劫不復了,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此時,王寶強終於完成了黑化。
在竹林中的他,從前的迷茫與猶豫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堅定。
他要正式接受現實,走向黑暗了。
走出竹林之後,他已經放棄當下的生活了,如果說以前的訴求是抓緊解決眼前的事情脫罪,而現在,他只想把所有心力都用在犯罪上,用在對付親哥哥上。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張臉。
享受
第二集結尾,他用周密的計劃,將櫃員替換成了劫匪的第五人,從而幫小劫匪脫罪,一招“李代桃僵”,把圍棋運用在了犯罪上。
完成這一切之後,像所有罪犯都會回到現場欣賞自己的傑作那樣,他也回到了車站觀察。
此刻鏡頭對準了王寶強,這一次,他不再迷茫,不再卑微,不再猶豫。
而是欣賞。
望著自己的傑作,望著被自己耍的團團轉的哥哥,他對這一次的作品很滿意,很有成就,他終於擺了哥哥一道。
很顯然,這次甜頭將成為他走向犯罪的肇端,自此之後,他將徹底成為一名反派。
演技,渾然天成。
2集,2個小時,王寶強用5張臉完美完成了角色變化。
每一張臉看似差之毫釐實則謬以千里,王寶強用精湛的演技,不僅將人物清晰的變化表達了出來,在深層次更是將複雜的情緒共冶一爐,打包送給了觀眾。
啥叫電影級別演員,這就是差距。
《棋士》雖然節奏可能拖遝,但勝在細節豐富,邏輯縝密,演員狀態更是滿分。
而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粗粒膠片質感的畫面,讓劇集被賦予了2000年代犯罪記錄的紮實感。
總的來說,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