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拋。曾幾何時,我們都是守著央視春晚去度過每一次春節,然而越是年齡增長似乎年味就越淡,過去陪伴大家度過春晚的倪萍、周濤相繼離開央視,就連現在年輕人最熟知的董卿,都已經離開春晚7年了。
如今當她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和過往那端莊優雅美麗大方的才女幾乎已經聯繫不到一起。齊肩短髮變成了耳上發,素面朝天,穿最樸素的服裝,形象普通到就像是不會打扮的中年職場婦女。
但剝離了精緻妝造后的真實的董卿,卻並沒有讓人有那種美人遲暮的遺憾感。相反,與春晚舞臺上那個光采照人的明星相比,剝離了精緻妝造後,她本身那種知性優雅的氣質會更加明顯,讓人能夠輕而易舉get到她本身的美。
一、為什麼董卿打扮粗糙,卻仍然有美感?
①著裝簡單但大方得體
許多人認為女性的美和年紀挂鉤,上了年紀後,若不精心打扮就會顯得老土。然而,真正與顯老顯土挂鉤的是整體形象是否協調符合自身氣質。
董卿在離開舞臺後的日常穿搭多以素色、基礎款為主,天暖的時候普通的牛仔褲+T恤/衛衣居多,稍冷的時候則是簡單的風衣搭襯衫。乍一看不夠時尚,但她的衣服合身卻不硬挺,既有一種俐落大氣的感覺,又不會過於幹練而顯得鋒芒過盛。
這種穿搭方式不會讓人把注意力全放在衣著打扮上,而是更突出她本人的氣質,整體就會呈現出一種怡然自得的鬆弛感,即便樸素也能散發從容的氣場。
②髮型與形象的適配
髮型是氣質的放大器,董卿在主持春晚的那些年一直是鎖骨短髮,發尾剛好觸及肩線,微捲弧度增添蓬鬆度,既修飾臉型又柔美中帶著幹練,與她的職業屬性高度契合,符合國民主持人“理性與詩意並存”的公眾形象。
但是現在的她更專注生活,打扮得素淨了,太優雅的髮型反而是一種累贅,所以現在的是耳上短髮,剛好到下個線附近,不會因為太短而過於死板,也不會因為太長無法做到整體統一的精緻度而顯得土氣。
③年過五十,但沒有“老氣”
衰老感的本質並非皺紋或白髮,而是生命能量的枯竭感。比如現在年輕人中很流行的一個詞叫“活人微死”,就是年紀輕輕但是缺乏鮮活的生命力,駝背含胸、眼神渙散,縱使穿戴時髦,也會暮氣沉沉。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對“年輕”的感知60%來自動態表情與肢體語言。
董卿之所以現在打扮得很符合大眾審美下的“老土”,卻絲毫沒有老氣感,主要是她看上去就很有精氣神,身姿挺拔帶著一股韌勁,由內而外散發的活力,遠比精緻的妝容或時髦的穿搭更能抵禦歲月帶來的衰老感。
二、最日常的高級打扮是,看上去沒有打扮
不同年代時尚風向也不一樣,如今大家都追求鬆弛感,過於精緻的打扮在大環境的美學環境的群體中會顯得不合時宜,看上去沒有打扮還能很好看,是大家都追求的效果。這一點董卿則是典型。
①衣不過襠、不穿廓形
董卿的穿衣智慧在於把握"適度"原則。她選擇的服裝都是基於確保舒適度,衣服既不會束縛行動,也不會鬆垮無形這個前提的,所以衣服線條的流暢度很重要,單穿的衣服不會選得太有型,保證衣服自然垂墜,不容易產生褶皺或堆積。
其次就是版型的問題,衣服也不會太松或緊,都是剛好貼合身形的,而且長度不會超過襠部,這樣的衣服可以與身體保持恰到好處的空間感,既能活動自如,又能維持俐落輪廓。最終達成"衣為人服務"而非"人被衣束縛"的效果。
②褲不寬鬆、裙穿直
董卿的下裝選擇同樣遵循"適度修身"的原則。她的褲子基本是兩種款式,1是9分挺括面料的煙管褲,這種褲型在胯部保留適當餘量,至小腿處自然收窄,既修飾腿型又不會緊繃。
要不就是直筒褲,一般選那種垂感強的面料,保持筆直線條的同時避免硬挺廓形帶來的膨脹感。
如果是裙子也一樣,基本是裙擺自然下垂貼合身形的,既不會緊裹腿部,也不會向外蓬開,保持縱向線條,恰到好處的松量讓肢體活動自如的同時,也能夠維持整體輪廓的簡潔俐落。
③低飽和度/中性色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膚色會變得暗沉不夠清透,董卿以中性色/低飽和度色彩為主,這類色彩具有天然的包容性,柔和不刺眼。
能自然襯托不同膚色,又避免哪些繽紛的色彩不好搭配,放在身上顯得人花裡胡哨。還能通過弱化服裝色彩的存在感,還將視覺焦點轉移到穿著者的氣韻神態上。
而且,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流行色,唯獨中性色系不受流行趨勢影響,這種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配色也與成熟女性沉澱的氣質相得益彰,符合"以簡馭繁"的高級審美邏輯。
三、董卿的美,是不必張牙舞爪,自有千鈞之力
觀眾以為董卿是溫室里長大的才女,實際她的成長比多數人更艱難。
父親的教育近乎苛刻,她的童年只有洗碗、擦地、背古詩、抄成語,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步,寒暑假有無窮無盡的工要打,從商場售貨員,廣播站廣播員,一路做到賓館清潔工。
然而自己照一下鏡子都會被罵不學無術,媽媽做的新衣服她高興穿上會被罵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吃飯的時間段更是折磨,彷彿專屬的批鬥大會,董卿經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哭。
在這種打壓式魔鬼訓練的環境中長大,董卿養成了自卑的個性,對學長的愛慕因自卑而BE,後來看似結婚後退出工作過上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不久后也因一些負面消息而備受爭議。從情感上來說,從小到老都受到了很大挫折。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磨練出了她的意志力——習慣了堅持,習慣了不輕易放棄。她可以因為一句臺詞沒念好,反覆練習幾十遍;可以為了工作,連續多年在春晚後台獨自吃速凍餃子過年;還可以在40歲時,放下一切去讀書,再回來挑戰全新的領域。
可以看出,董卿的身上,有一股韌勁。這種勁兒不是硬撐,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轉彎。追求完美,但懂得適可而止。就像她主持時的風格,既有力量又不失溫柔,讓人看著舒服又藏著不容忽視的底氣。
這種收放自如的狀態,才是真正強大的樣子。
因此,她的韌勁最終沉澱為一種從容的生命底氣——不需要通過對抗來證明強大,也不需要通過標榜來彰顯獨立。就像松柏經霜后反而愈發蒼翠,她的人生軌跡證明:真正的堅韌,是讓生命始終保持向上生長的本能。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