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這位姐在娛樂圈摸爬滾打17年,愣是沒激起一點水花。她演過校園劇裡的小透明辛銳《你好,舊時光》,扮過古裝劇裡的悲情女配,甚至當過最美校花,但觀眾記住的永遠是角色,而不是許夢圓這個名字。直到29歲那年,一部豎屏短劇《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上線,一周充值破3000萬,彈幕刷屏:這姐的演技簡直是降維打擊!
面對質疑,許夢圓直接甩出金句:演員不分長短劇,只分真不真。她口中的真,是淩晨三點背臺詞的狠勁,是演了17年配角仍不放棄的軸,更是面對短劇行業“爽文套路”時的較真。拍《裴總》時,她硬是把劇本裡符號化的懟人戲改出了層次感——憤怒中帶著心疼,強勢里藏著柔軟。導演都驚了:長劇演員來拍短劇,真不是玩票。
她曾在解約後半年沒戲拍,銀行卡餘額不到五位數,連親戚都勸她轉行帶貨。但她說:我五歲看《小蘿蔔頭》哭到吃不下飯時,就知道自己這輩子離不開演戲。短劇成了她的救命稻草,但也帶來爭議:一線演員拍短劇是自甘墮落?許夢圓笑了:如果能讓觀眾記住林家家這個媽媽角色,我寧願被罵下海。
一夜漲粉百萬,她卻關掉私信:我怕看多了誇讚會飄。面對幾十個劇本邀約,她只選能真聽真看真感受的角色。有製片人吐槽:她連拍短劇都要圍讀三天劇本,太耽誤時間!她卻說:如果演員都不認真,觀眾憑什麼為你買單?
2025年,她憑《三井衚衕的夏天》拿下微短劇品質大獎。領獎時,她舉著獎盃調侃:以前他們說短劇演員不配叫演員,現在……台下掌聲雷動。這一刻,她蟄伏17年的真,終於撕掉了娛樂圈短劇=Low劇的偏見標籤。
所以啊,哪有什麼一夜爆紅?不過是把17年的真熬成光。
如果你也相信認真的人值得被看見,點讚收藏這篇,下次有人嘲短劇演員沒演技,直接把這篇文章甩他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