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
新發佈標準(包括修訂和制定)包括食品標籤標準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3項、食品產品標準4項、生產經營規範標準3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8項、檢驗方法標準29項,以及《生乳》《滅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項標準修改單。
創意配圖 據圖蟲創意
這些新標準包括預包裝食品推廣數字標籤、優化保質期標示方式、可自願標示“消費保存期”、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不得使用“無”“不含”、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致敏物質必須強制標示、強制標識營養素增加糖和飽和脂肪(酸)等。
據悉,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發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660項,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全部340餘種食品類別。
優化保質期標示方式
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
此次發佈的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最貼近公眾日常使用的是2項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25)。兩項標準均設置了2年過渡期。
新標準實施后將為食品標籤帶來以下幾項重要變化:一是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籤,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明確數位標籤的定義及應用要求,消費者通過掃描數位標籤二維碼,可實現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功能,並可獲取有關食品成分、使用說明、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相關信息。國家衛生健康委已於2023年啟動了預包裝食品數位標籤試點工作,據悉,目前已有超過400款預包裝食品應用了數字標籤。新標準的發佈將為數字標籤在食品領域的全面應用提供規範依據。
二是優化保質期標示方式,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順序為年、月、日,這樣展示更為直觀,解決了日期要靠算、算不準的問題。同時,為使企業標註更節省,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不用再標示生產日期,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
三是增加“消費保存期”推薦性條款,以減少食物浪費。這是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制定和修改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應當將防止食品浪費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費”的要求,同時與國際接軌(國際上有use by、best by的區別),規定了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徵等自願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後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保存期內仍可銷售。
四是強化定量標示要求,避免消費誤導。新標準規定食品名稱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要在食品標籤上標示添加量或含量,如燕窩月餅需要標示燕窩的含量。規範“無”“不含”使用條款,食品添加劑、污染物不得使用“無”“不含”。同時,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彆強調。國家衛健委表示,這有利於規範行業亂象、引導正確認知。避免使消費者盲目關注這些宣傳用語,忽略產品真實屬性。
五是強化風險提示,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質必須強制標示。國家衛健委表示,此舉將有助於降低我國人群食物過敏風險。
六是完善營養標識,引導產業營養化轉型和飲食健康消費。將強制標識的營養素範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糖和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同時,增加“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新增脂肪代謝異常配方等6大產品類別
本次發佈的產品標準與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乳製品、肉製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具體來看,《發酵乳》等4項食品產品標準和《滅菌乳》等3項標準修改單完善了適用範圍、術語定義和限量指標。《調製肉製品生產衛生規範》等3項新制定的生產經營規範標準強化了對重點食品類別和污染因素的過程控制,國家衛健委表示,這填補了相關領域食品安全過程管理的空白。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完善了營養成分含量要求,並新增脂肪代謝異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產品類別,填補國內產品空白;《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兩項標準擴大了產品品類,調整了營養成分指標和添加糖的供能比,以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營養健康需求。
《消毒劑》標準新增了使用原則和使用方法,明確了原料要求,增加了禽屠宰環節胴體表面消毒要求,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保障消毒劑使用安全。
對於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品質規格標準的發佈,國家衛健委表示,這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食品添加劑和營養素的品質安全要求。如,《食品添加劑葉黃素》的修訂可引領葉黃素生產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葉黃素及相關產品的全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
新發佈的29項檢驗方法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諾如病毒、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檢驗方法,以及食品用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程式和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計數等。國家衛健委表示,此批檢驗方法標準與其他標準以及新食品原料公告相配套,進一步完善了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擴大了檢測範圍,優化了檢測步驟,增加了檢測手段,提高了適用性和操作性,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企業產品合規提供科學支撐。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編輯 郭莊 責編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