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號159號,在黃三角成功野化放飛了
更新于:2025-03-26 00:57:10

本文轉自:大眾日報

162號159號,在黃三角成功野化放飛了

這是國家朱鹮野化放飛活動中,首次在東部沿海和華北朱鹮歷史分佈區取得成功

  159號朱鹮在東營市明潭公園內棲息覓食。(□大眾新聞記者 陶敬玉 報導)
  □ 大眾新聞記者 崔立慧

段學虎 楊 珂

“162號朱鹮重新找到了!在純自然環境下成功越冬,這是黃河口朱鹮野化工作的重大進展。”3月19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王安東興奮地說。

162號是黃河三角洲野化放飛的4只朱鹮中的一隻,在首次放飛時隔近3個月後重新被監測到。這標誌著朱鹮在自然環境下完成了在黃河三角洲的越冬。另外一隻備受關注的放飛朱鹮159号,則在東營城區的明潭公園成功越冬。這是國家朱鹮野化放飛活動中,首次在東部沿海和華北朱鹮歷史分佈區成功放飛。

2024年10月17日,4只人工繁育的朱鹮離開自然保護區,開始了朱鹮在黃河三角洲的野化放飛試驗。

其中,162號朱鹮備受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的關注,它是一隻6歲的雌性朱鹮。“2024年10月21日,它飛抵利津縣鹽窩鎮,主要在當地幾個村莊的農田及樹林中活動。今年1月11日,162號的跟蹤器信號突然失聯,我們多次實地搜尋未果。直到3月5日,162號的信號重新出現,再次現身村莊附近的樹林。”王安東說,時隔近3個月,162號頸部、背部的羽毛變成了春天該有的深灰色,“獨立在野外的環境里實現了越冬”。

科研人員通過長期實地監測162號朱鹮的活動軌跡和棲息環境,發現它的活動範圍最西界延伸至濱州市惠民縣胡集鎮南王村,最北界抵達東營市河口區東六合村以北海邊灘涂。“這一發現表明,162號朱鹮不僅成功獨立度過了嚴冬,還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生存韌性。”王安東說。

利津縣鹽窩鎮位於黃河故道,朱鹮162號長時間選擇在這裡棲息,科研人員認為,這說明當地環境適合朱鹮生存,鹽窩鎮有望成為黃河口朱鹮野化的重要棲息地,為朱鹮種群的恢復和擴大提供良好條件。

與162號朱鹮監測工作的波折起伏不同,另一隻159號朱鹮則在眾人的關注下越冬。

159號選擇在東營中心城區明潭公園落腳,成了常駐公園的“明星”。冬季結束,159號換下了潔白的冬羽,頸部、背部被深灰色覆蓋,這是進入繁殖季的明顯標誌。展翅飛翔時,雙翼之下呈現出夕陽一般迷人的橘紅色。站在水邊覓食時,常常引來市民駐足,而它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關注。

為了保證159號順利越冬,明潭公園保安李連開成了它的“貼身護理”。寒冬時節,結冰的河面為159號覓食增加了難度,李連開就用木棍砸開冰面,便於它取食。“目前,它已經不再需要人工投喂,完全在野外覓食。”李連開說。

“公園裡的國槐、柳樹等高大樹木適合朱鹮夜間棲息,淺水區較多,泥鰍、小魚蝦豐富,能滿足它的覓食需求。朱鹮來到明潭公園后,很多市民、觀鳥愛好者慕名而來。”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園林植物保護科科長王洪芳說。

朱鹮,是有著“東方寶石”“吉祥之鳥”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歷史上朱鹮是大範圍遷徙的鳥類,其遷徙路線就是東亞沿海區域。但目前的朱鹮,是在陝西發現的朱鹮種群繁衍的後代,它們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黃河三角洲與陝西的生物群落、氣候存在較大不同,這些都需要重新適應。”自然保護區朱鹮野化項目成員魯偉介紹。159號和162號兩隻朱鹮成功越冬,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生存韌性,也為朱鹮野化放飛試驗帶來新希望。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對野化放飛朱鹮的監測,總結經驗,為更多朱鹮的野化放飛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做好新一年的朱鹮繁殖工作。”王安東說。

遠在中心城區幾十公裡外的自然保護區,朱鹮們陸續變了顏色,進入營巢、交配的階段,預計4月初開始產卵,新一輪的人工繁育即將開始。據統計,朱鹮種群從1981年全球僅存7只,恢復至現今1萬余只。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2025-03-26 00:19:41
《奧爾特曼傳》
《奧爾特曼傳》
2025-03-26 00:20:20
大橋施工忙
大橋施工忙
2025-03-26 00:20:35
清晰鮮活的三國故事
清晰鮮活的三國故事
2025-03-26 00:20:59
“紅樹”似火春滿園
“紅樹”似火春滿園
2025-03-26 00:21:19
掐苜蓿的人
掐苜蓿的人
2025-03-26 00:21:56
泉城春暖一路繁花
泉城春暖一路繁花
2025-03-26 0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