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流無人駕駛提速出海:安全久經考驗,外國big name實名好評
更新于:2025-03-26 23:21:11

一凡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蘿蔔快跑,讓外國政要頻頻豎起大拇指。

這兩天,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訪華,期間專程帶隊到訪了百度Apollo park,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會談,並在北京高峰時段的開放道路上試乘了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駕駛汽車。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

“非常好,這就是未來”。

試乘後,王瑞傑對蘿蔔快跑六代無人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讚不絕口。

他還表示,歡迎蘿蔔快跑來新加坡。

一個月前,在迪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上,阿聯酋AI部長奧瑪律·蘇丹·奧拉馬(Omar Sultan AI Olama)也對蘿蔔快跑表示期待,希望蘿蔔快跑為明年大會提供無人駕駛服務。

從新加坡到阿聯酋,這也說明,蘿蔔快跑的技術和安全性已經得到多國領導人認可。

蘿蔔快跑因何獲得政要點讚?

外國政要點讚無人車,正是因為新技術帶來的新體驗。

首先是無人駕駛的安全性。

安全,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技術底線。過去兩年的數據已驗證,AI司機開車更安全,蘿蔔快跑的出險率僅為傳統司機的1/14。

為什麼無人駕駛可以更安全?

首先是硬體部分,從上往下來看:

以新加坡副總理體驗的六代車為例,搭載了40個感測器,讓上層的AI感知比人眼看的更全更遠,360度無死角,探測距離可達440米,是人眼目視極限的7倍。

中間的決策層具有雙重計算中樞,互相糾錯,在0.01秒內就能完成異常接管。

底層控制方面,六代車的轉向、制動和供電等實現了雙重備份,即便是有一個失效,其餘冗餘配件還能維持90%以上的性能。

然後軟體方面,大模型爆火后,行業開始熱議端到端無人駕駛。

所謂端到端,即利用AI模型實現無人駕駛的感知、決策和規劃等任務,基於數據驅動而非依賴手寫規則邏輯,能處理更多的邊緣場景。

據瞭解,端到端理論出現的很早,但由於早年的模型規模比較小,對物理世界和數據的理解能力較差,所以一直沒有量產落地。

△2016年端到端成果

現在不一樣了。

大模型湧現出了強大智慧,AI有了理解世界的能力,可以作為無人駕駛的技術底座,讓軟體演算法的泛化性空前提高。

大模型落地無人駕駛以後,帶來的好處立竿見影。

比如百度Apollo發佈的全球首個支援L4級無人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 (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上車后對複雜城市道路的理解和泛化能力更強,能夠處理更多的邊緣場景,讓開車更安全。

這也讓無人駕駛車輛具備了在城市快速部署的能力。

有了技術基礎還不夠,蘿蔔快跑的安全性還在中國城市複雜道路上得到了驗證。

小電驢,老頭樂,密集的車輛,限制時段的公交車道……國內城市道路的複雜讓馬斯克都感慨,表示國內的公交車道是智駕系統落地最大挑戰之一。

這樣看來,如果把無人駕駛全球競賽比作數學考試,蘿蔔快跑一落地解決的就是“奧數題”,出海算是向下相容了。

然後是無人駕駛對交通工具的改造,讓乘客坐著更舒適了。

因為傳統乘用車,整車的設計重心是主駕,像加熱、按摩、零重力座椅這些舒享功能,都是優先給到前排,後排一般需要加錢選裝。

現在由於實現了無人駕駛,後排乘客的舒適就成了第一位,同等成本下,能夠給乘客帶來更多功能。

比如蘿蔔快跑六代車,本身就是輛MPV,內部只安放了四個座位,後排大空間能坐能躺,媲美邁巴赫,座椅還有按摩加熱。

實際體驗蘿蔔快跑時,AI司機變道和啟停都比較絲滑,感受不到頓挫,甚至能在車上處理工作。

大模型的強大能力,本土培養出的優勢,海外的肯定與期盼,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蘿蔔快跑揚帆出海,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Robotaxi出海,也正在全球頭部玩家中形成共識。

蘿蔔快跑出海,去向何方?

此時此刻,同為本土領頭羊的Waymo也在加緊步伐,把出海首站瞄向東京。

蘿蔔快跑,會選擇哪裡?

除了目前傳出的進展和互動,實際上一直以來,外界也普遍猜測,新加坡和阿聯酋是潛在的首選,兩大地區都是無人駕駛熱土。

首先來看新加坡,早在2013年便開啟了無人駕駛應用,2019年可用於無人駕駛測試的公共道路里程已超1000公里。

有分析認為,新加坡對無人駕駛的需求比較迫切,因為當地人口密度較大,擁有私家車的成本比較高,老百姓期待更便宜和便捷的出行工具,Robotaxi再合適不過了。

蘿蔔快跑此前在香港已獲得首批無人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並在右舵左行的香港開啟道路測試,可以很好適應不同駕駛環境,具備向同樣右舵左行的新加坡遷移的條件。

然後是阿聯酋,同樣對自動駕駛持開放態度,此前在迪拜和阿布達比已批准了來自海外的Robotaxi車隊路測。

還有出行平臺通過合作的方式,接入第三方無人車車隊,要在阿聯酋落地Robotaxi運營。

當地還提供產業支援,專門建立了SAVI產業園,專注於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和製造。

蘿蔔快跑提速出海,正處於行業新技術湧現和新格局形成的時期。

特斯拉CyberCab尚未落地,Cruise轟然倒下的今天,全球無人車不再是三強局面,已轉變為蘿蔔快跑與谷歌Waymo雙雄並立新格局。

不在同一擂臺,或許目前技術上難分伯仲。

但對比之下,蘿蔔快跑的成本優勢是確定的。

Robotaxi需要多重安全冗餘,比如一輛車需要數個雷射雷達,早年間一顆價格高達數十萬元,都能買一輛車了。

現在得益於近年中國智慧智造產業的蓬勃發展,無人駕駛套件成本迅速下降,最典型的案例還是雷射雷達,價格已降至萬元級甚至千元級,讓中國Robotaxi擁有了成本優勢。

拿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來說,據公開消息,其成本只有20.46萬元,還不到Waymo的1/7。

《福布斯》曾對此預言,蘿蔔快跑成本側的突破性進展未來將在世界各地複製。

大模型催化下,頭部玩家紛紛提速出海,這是無人駕駛經過多年發展走向成熟後,新一輪競爭的開端。

更大參數的模型,賦予更強大的能力,需要更廣闊的舞臺。把中國“蘿蔔” 種到海外去,或許天時地利人和皆具,一切萬事俱備。

一鍵三連「點讚」「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
2025-03-26 0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