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新聞發佈會上 監測司司長提到四川發現一新物種
更新于:2025-03-26 15:11:54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前段時間,我們的監測人員在四川省生態品質樣地監測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報春花屬植物——眉山報春。”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蔣火華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生態環境部門採用網格法在全國共布設1.64萬個樣地,涵蓋森林、草地、濕地、荒漠、城鄉、農田、水體和海洋八大生態系統類型,基本實現縣級行政單元全覆蓋。生態品質監測樣地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監測物件,是反映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的“晴雨錶”。

眉山報春 圖片來源: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網站

“眉山報春”正是生態品質樣地監測中新發現的物種。2月19日,四川省眉山市林業局發佈消息稱,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省眉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等生態質量監測科研人員,在眉山市青神縣開展生態質量樣地監測過程中,發現一種未知的報春花屬植物,經形態比對、DNA提取和測序等技術鑒定,確認該植物為新種,根據發現地眉山市定名為眉山報春(Primula meishanensis),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發表。目前已知僅分佈於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和洪雅縣,青神縣為其模式標本產地。

眉山報春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2-20釐米,葉片卵形光滑,邊緣具不整齊尖齒,花序葶生,花冠淡紫色,葉柄長2.5到5釐米,葉片頂端急尖,與近緣種相區別,花期12月至2月,果期3-5月。該新種生長於林下潮濕岩石處,海拔分佈於400米至1000米。

據瞭解,該植物新種的發現對於區域植物生態適應機制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對於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保護修復以及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蔣火華指出,“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印發《區域生態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制定實施《全國生態品質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推動我國生態品質監測網路建設按下“快進鍵”,已初步構建形成“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樣地”的生態質量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