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誤工就診不請假,延時門診來了!
更新于:2025-03-26 00:55:09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從掛號到根管治療只用了60分鐘,藥劑科、檢驗科、醫學影像科中午都有人值班,效率超出預期。”3月21日中午,家住岳陽的李先生趕到長沙市口腔醫院友誼路院急診綜合科,完成急性牙髓炎治療后,又順利趕上返程的高鐵。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看病難請假”成為上班族、學生群體、需要家人陪護的老人就醫之痛點。為破解“看病請假難”,長沙多家醫院推出午間、夜間、週末、公休日門診及彈性門診等延時服務,通過錯峰診療,實現“看病不誤工、就診不請假”。近日,記者現場探訪了多家醫院,看這些醫院是如何創新、實踐,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舉措的。

現場 “下班順路就能看牙,這樣的服務太貼心了”

“以前每月複診都要專門請假,現在下班順路就能看牙,這樣的服務太貼心了!”3月21日19時許,從事金融工作的林女士在長沙市口腔醫院友誼路院急診綜合科完成矯治器調整后說。

在該院正畸科主任何正權的診室內,高二學生小彥(化名)正在接受牙齒矯治。“以前複診要請假半天,現在放學后正好趕上晚間門診,我們不用再為接送發愁了。”小彥母親王女士補充道,醫護人員還建了專屬複診提醒群,提前告知診療注意事項,很暖心。

就在21日中午,在長沙市口腔醫院新大新門診部正畸科候診區,記者注意到有不少佩戴工牌的上班族看牙。據該科數據統計,午間門診(12:00—14:30)與晚間門診(17:30—20:30),日均接診量62人次,較傳統時段增長50%。

“我平時工作忙,以前看個病至少要請半天假,能利用週末、公休日掛上主任醫師的號,真是兩全其美。”從事教育工作的張女士,點讚長沙市第一醫院開設的週末、公休日門診。

“其實,逢年過節醫院都有公休日門診,作為一線醫務人員堅守崗位為病人看好病,這樣過節感覺更充實、更有意義。”記者在長沙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採訪時,科室副主任譚智講述了一個臨床病例。

2025年春節假日最後一天正月初七夜間,經商人士張先生突發右下腹疼痛,到長沙市第一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然而,張先生拒絕外科手術,因為第二天要參加一個重要的商務洽談會。正在公休日夜間門診值班的譚智,為張先生檢查后,告知他治療闌尾炎除外科手術外,在完整保留闌尾及其功能的前提下,還有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法(ERAT技術)。譚智聯合使用電子腸鏡及超細內鏡,為張先生及時疏通闌尾梗阻,精準有效消除炎症,又連夜進行消炎處理,第二天張先生正常出席洽談會。張先生感激地說:“這夜間門診和新技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以前膝蓋疼痛只能請假來理療,現在下班后直接過來,半小時完成,省時省心。”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針灸推拿康復中心主任劉未艾表示,科室的午間門診(12:00—14:30),成為職場人士就診的“黃金時段”,針灸、推拿、按摩、刮痧等中醫特色服務,受到不少久坐、久站人士及亞健康人群的追捧。

現狀 從就醫難到就醫暖,拖延治到及時治

“延時門診對於患者的改變,就是從‘就醫難’到‘就醫暖’。”一名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利用長沙市第一醫院的周末門診,陪同母親看病。他說,錯峰就醫,切實解決了特殊群體的剛性需求,上班族無需請假就可完成診療,能減少收入損失與緩解職場壓力;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看病,避免學業中斷;子女工作之餘陪同老人就診,既提升了家庭照護的便利性,也盡顯兒女孝心。

“平時不舒服不好請假,有了延時門診,我從‘拖延治’到‘及時治’。”採訪中,說這句話的有九成以上。

記者瞭解到,自2024年12月始,長沙市口腔醫院創新開設午間、晚間門診以來,友誼路院、新大新門診部正畸科已累計服務患者2400餘人次,其中超七成為職場人士與在校學生。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對延時門診的便利性表示認可,尤其是“掛號-診療-取葯”一站式服務的流暢體驗。

“為保障服務品質,醫院實施‘雙倍醫護配置+智慧分診’模式。”長沙市口腔醫院友誼路院正畸科副主任張芳還透露,醫院採取AB崗輪班制,既保證醫生休息時間,又能滿足患者需求。智慧化預約系統,可精準控制各時段就診密度。

長沙市第一醫院門急診管理辦公室主任薛敦介紹,2024年9月前,醫院開設了週末、公休日門診,當時出診的高級職稱醫生比例為45%左右,仍有患者反映看不到教授號。為滿足群眾需求,隨後醫院增派科室主任坐診。2025年以來,高級職稱醫師週末、公休日出診率超過60%,有時達75%。

2024年國慶期間,長沙市第一醫院開放所有專科門診,公休日門診出診醫生安排了110人,其中39名科室主任坐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86人,高級職稱專家出診率達80%。

實施延時門診這種人性化醫療創新服務的,還包括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長沙市中心醫院、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等,且均已從試點走向常態化。

其特點明顯:覆蓋人群廣,約60%的上班族、25%的學生及需家屬陪同的老年人;就醫成本降低,費用與日間一致,及時治療節省醫藥費;資源利用優化,夜間門診分流30%日間壓力,部分科室如針灸、康復科等,夜間接診量甚至超過白天;分時段精準覆蓋,午間門診上班族居多,夜間門診學生多,週末及公休日門診滿足家庭就醫需求;同質化診療,配備高年資醫師,確保醫療品質。

延時門診的實施,提升了醫院的口碑,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引導更多患者錯峰就醫,凸顯長沙這座城市的溫度。

思考 如何讓延時門診行穩致遠

“延時門診為患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中心副主任張鵬表示,比如針灸、推拿等治療需要一定時間,延時門診的時間段可能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治療需求,科室在不斷調整延長單次門診時間,或增加治療頻次。

長沙市口腔醫院友誼路院急診綜合科主任張良付表示,2025年午間門診常態化運行后,日均接診量顯著增長,有時導致患者需要等候治療。於是,醫院每天增派2至3名口腔全科醫生和1名護士,滿足患者就診需求。此外,為便利異地患者就診,友誼路院、五一路院、新大新門診部及星沙門診部,均已開設異地患者加號專用視窗,免去其因號源緊張導致的奔波之苦。

“針對目前一些慢病患者,購藥需到醫院開具處方,我們在門診就加大了主治醫師出診的比例,其掛號費只需幾元,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長沙市第一醫院門急診管理辦公室主任薛敦表示。

可見,儘管延時門診人性化服務成效顯著,但服務策略的改進永遠是動態的。

總結歸納起來,這些方面值得改善:如醫務人員負荷過重,部分醫生需兼顧日間診療與夜間值班;夜間檢驗、安保等支援科室人力短缺;科室覆蓋不均衡,當前以口腔、中醫康復理療、兒科等為主,其他專科較少開設;部分群眾仍習慣到急診就診,對延時門診知曉率低等,致使醫療資源存在浪費現象等。

如何讓長沙的延時門診行穩致遠?記者通過連日來的採訪,綜合這些醫院專家的建議,未來我們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動態調整服務策略。如中醫科室側重午間及夜間門診,兒科、老年科加強周末門診。部分非急診患者可選擇午間或週末、公休日門診,以減輕晚間、急診科壓力,把急診通道讓給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借助人工智慧手段,實時優化排班與資源配置。

二是完善醫護保障機制。可建立輪班制度,避免同一醫護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還可適當提高他們的補貼標準,探索“補休+績效”雙軌激勵機制。

三是強化對患者的宣教。引導患者合理選擇就診時段,減少“扎堆”現象。推廣預約制,結合“過號順延”規則,提升公平性。

四是政策與分級診療協同。政府可對開展延時服務的醫院給予專項補貼,降低運營壓力。推動醫聯體合作,將常見病、慢病下沉至社區,釋放三甲醫院資源。

同時,需進一步平衡“患者便利與醫務關懷”,推動延時門診服務從“時間延伸”邁向“品質提升”,成為“可持續的溫暖”,為全國提供可複製的“長沙樣本”。就如一位受訪醫生所說:“延時門診不是單方強調醫務人員的‘延時’,要做到雙贏,才可能走得更遠。”

圖個明白丨打工人看病不用請假了!在長沙實現“就醫自由”

【來源:長沙晚報掌上長沙】